分享

陈平汉初名臣多谋

 lixj1028 2019-02-15

陈平是汉初名臣,为刘邦打下天下建立了很大功劳。提起汉初功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三杰”,萧何、韩信与张良。陈平似乎比他们差了一点。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陈平是被列入《世家》的,而“三杰”之一的韩信只进入了《列传》,可见,在司马迁的心中,陈平的位置是高于韩信的。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话:“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既废亦己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题主认为,陈平这样说,是因为阴谋诡计用多了,以至于伤了阴德,最终在后世儿孙的身上得到了报应。但我读过《陈丞相世家》之后觉得,陈平的意思恐怕未必是这样。

要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说起。毛主席曾说:“要团结,不要分裂;有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搞阴谋诡计之人,其人格大约也是低下的。这是人的思想被道德禁固之后的观点。毛主席的话是有前提的,讲的是处理内部关系的原则。如果是处理敌对关系,这话就不适用了。

阴阳观念,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概念之一。我们把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叫做谋略,能够想出这些方法的人,就是谋略之士。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是可以让人知道的,称之为阳谋,比如学生之间的竞争,谁更加努力,谁花的精力多,谁就成绩好,这是阳谋;但同学之间,告诉别人不用做作业,但自己不但做了,还去参加补习,结果自己的成绩上去了,别人的成绩下来了,这种方法,就是阴谋,就是毛主席所反对的阴谋诡计。用这种方法的人,人格是有些问题的。但在战争的敌对方之间,用阴谋也好,阳谋也罢,与人格就没什么关系了。

搞阴谋受到报应,在后世变成缺德遭报。所以,我们先从人品方面说说这个事。把陈平和“三杰”比较一下。四个人中,萧何与张良,是人品很好的。韩信与陈平,是人品有问题的。我觉得,人品的问题,大概与出身又有关联,其中,张良与韩信是贵族出身,而萧何与陈平是非贵族出身。陈平人品被人诟病,大约与出身平民有关。

《史记》载,陈平少时穷里很穷。与哥哥陈伯一起过日子,他哥哥辛苦劳作,陈平啥也不干,只管读书。还吃的白白胖胖的,长成一个大帅哥。由于人们都知道他不喜欢干活,连个媳妇也娶不到。当地有个富户叫张负,其孙女嫁了五次,丈夫都死了。这老头看到陈平之后,认为陈平是个人才,就把孙女嫁给了他。从此陈平有了老丈人家的资助,才好了一点。

等到陈平投靠刘邦之后,与刘邦交谈之后,刘邦立既任命他为都尉,这是一个不少的官。刘邦的大将们周勃、灌婴等都不服,说了陈平许多坏话,诸如“居家资嫂,事魏不容,亡楚归汉”等,而且,陈平在刘邦这儿当了大官之后,有一个铁证证明他的品行不好。他收受了下属的不好贿赂。为此刘邦亲自责问陈平。陈平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从项羽那儿来投奔大王你的时候,是裸而来,一分钱没带。我不收钱,怎么生活?现在你用我,要看我的计谋是否可用。如果可用,你就用我,如果觉得我不可用,那么,我收的钱还在这儿,你拿回去好了。”刘邦之所以成功,正应了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陈平投奔刘邦之后,建立了不少功劳,这些功劳大都与“阴谋”相关。所谓的“六出奇计”大都是此类。《史记》所载大概有以下几个事件。

第一个是荥阳之围,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不得脱,刘邦用陈平计,以女子两千夜出荥阳东门,楚军击之,刘邦与陈平乘夜出西门突围。

第二个是行反间计离间项羽与心腹之间的关系。这些人包括亚父范增,将军钟离昧、龙且、周殷等。有句话说“范增不去,项羽不死”,而这个“反间计”正是陈平发动的。为此,刘邦与陈平黄金十万斤,任陈平任意使用。陈平果然达到了离间项羽君臣的目的。

第三个为刘邦设计收拾了韩信。汉六年,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刘邦向群臣问计。诸将都建议发兵攻打韩信。陈平不同意,因为刘邦的将帅们在军事上都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陈平献计让刘邦出游云梦,韩信做为楚王必来迎接,其时,用几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擒住。刘邦依计而行,果然擒住韩信,带回京城,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候,削去了兵权,拔掉了羽翼。

第四个,是白登之围,汉七年,刘邦被匈奴围在白登山,七日不得食。后来用陈平之计,派人与匈奴单于的瘀氏(夫人)接触,匈奴打开包围,刘邦得以逃出。陈平这一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历史没有明确记载,司马迁也不知道。《史记》中说,“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现在人们对这一计的解释是后人读《史记》时通过想象而补充出来的。内容是这样,汉使见匈奴瘀氏,告诉汉朝有个美女很漂亮,刘邦准备把她送给单于。阏氏出于忌妒,撤围放走了刘邦。

司马迁说陈平六出奇计,但并没确指具体内容。因其事颇秘,世莫能闻。

陈平做为功臣,与三杰的不同之处在于,三杰的政治影响大都在刘邦一朝。而陈平的影响力从刘邦朝一直持续到汉文帝继位,他死于汉文帝二年,死在宰相任上。在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是够厉害的。

刘邦临死之前,命陈平斩杀樊哙。陈平执行的过程中,刘邦去世。如果当时陈平杀了樊哙(吕后的妹夫),则必遭吕氏的报复。陈平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吕太后的信任,保住了自己,在吕后掌权的时代,他与审食其同居相位。

吕后去世之后,他与周勃一起除掉诸吕,又同居相位。直到汉文帝二年去世。

在简单的看过陈平的经历之后,再来看陈平的这段话。首先,这段话不是陈平临死之前说的,虽然与家族子孙相关联,但从内容上来看,更多其实是着眼于自身。《史记》中在“陈平曰”之前,有个“始”字,说明,这不是临终语。因为陈平一生也是起起伏伏,在他某次失位之后说出“吾世既已废矣”大概与梁武帝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差不多吧?

做为功臣,陈家的爵位传了四代,陈平死,儿子陈买袭,之后是孙子陈恢袭位,之后是曾孙陈何袭位。到陈何的时候,因为夺人妻子,被杀。陈家的爵位被剥夺。到汉武帝时,陈平的另一个曾孙叫陈掌的,与卫青家关系不错。想借卫氏的势力重获封爵,但没有成功。

司马迁认为,陈平归汉之后,称为贤相,应该是善始善终的典范。如果他没有奇谋妙计,在汉初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根本做不到这样的。

从历史的实际来看,陈平的子孙无所谓受到报应,与历史上大多数功臣家族的命运一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陈家也不例外。但陈平说的,“我多阴谋,这道家所忌”并因此害怕受到报应,这种思想,是符合中国文化精神的。

少时候我们常看到一副对联是“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讲的是人格培养,包含着光明正大的意味。以谋略建功,不得长久,五世而斩。而以道德立身的,传家更久远。简单的例子。孔子的家族传了两千多年。曾子的家族,到曾国藩也有两千多年。吴越钱家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依然兴旺,靠得不是阴谋,而是阳谋。既,家族兴旺的道理,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只是看你能否做的到。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儒家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