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期,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空间的建构和对精致“长物”的追求达到一个高峰,以它们作为“雅俗之辨”的重要载体,在彰显自己身份和品味的同时,也将自身的追求蕴于其中。对于董其昌而言,他的斋室和印章,便是其毕生艺术理想的寄托之处,是他在现实世界之外开辟的另一方丹青天地。 一、斋号 董其昌筑有多处斋室,一方面,这些斋室是他进行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空间;另一方面,斋室所冠的斋号也反映了他的艺术理想。 斋号 画禅室 “画禅”简而言之,是董其昌将自然、人生之感悟与禅学、艺术思想融汇凝萃为一体。“画禅室”是董其昌书画鉴定、创作的重要场所,斋堂内蓄藏书画名迹甚夥,诸如巨然《松阴论古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此斋名最为人所熟知,也最能体现董氏的艺术理想。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明 董其昌《画禅室小景图》册,上海博物馆藏 ▲明 董其昌《燕吴八景图》之《九峰招隐图》, 上海博物馆藏 斋号 宝鼎斋 万历三十二年(1604),休病江南的董其昌在游西湖时喜得一宝鼎,便名其藏书之所为“宝鼎斋”。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记董其昌题《宝鼎斋帖》曰:“甲辰秋,余得此于西湖,因以名藏书之室。儿子刻余真行各种书,稍称合作者为《宝鼎斋帖》。有征余书者,以此塞请,足以应酬之烦,一似永师作铁门限也。”万历三十九年(1611),董其昌在此斋中作《荆溪招隐图》。苏东坡书法《三马图赞》也藏于此斋中。 ↑滑动查完整图片 ▲明 董其昌《行书宝鼎歌》轴,上海博物馆藏 斋号 戏鸿堂 “戏鸿堂”是董其昌宅第中与书画相关的斋号之一。《戏鸿堂帖》也以保存大量古代法帖而著称,是董其昌将平生所见晋、唐、宋、元名家之法帖真迹,勒成一十六卷所得。董氏对此甚是满意,曾对人说:“宝鼎不如戏鸿,盖戏鸿刻手,颇朴兢兢,尺寸不遑,笔意俱在。而宝鼎出吴中巧匠,以意为锋,务求刻露,其于淳古之意,或反失之。” 至于戏鸿堂之得名,据董氏自述曰:“卢鸿,字浩然,亦曰鸿乙。余题《戏鸿堂帖》曰:‘飞冥易肆高,戏海书家妙。将开鸿乙堂,或免斥鷃笑。’用此事也。严君平为冥鸿,钟元常书如飞鸿戏海。又宋刘次庄有戏鱼堂帖,而浩然亦有草堂图行于世。” ←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明 董其昌《行书自书谢许使君刻戏鸿堂诗》卷, 上海博物馆藏 斋号 墨禅室 “墨禅室”之名亦浸润着董其昌以禅论书画之意。《燕吴八景图册》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身居北京的董其昌为送别友人杨继礼而作。此册题跋即书:“董其昌书于长安墨禅室中。”董氏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所作《溪山秋霁》卷亦署“苑西墨禅室”。可见此应为其于北京所用斋号。 ![]() ▲明 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跋 斋号 来仲楼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为董其昌的挚友。董氏特意于宅第内建造“来仲楼”。这里依山傍水,幽静安谧。董其昌在其中广植松杉,又在屋右移名贵古梅百株,还筑青微亭于高斋之后,并买古墓之虬松四株,称以此代名人古画。在《来仲楼法书》后,陈继儒题:“董玄宰先生有‘来仲楼’,为余题也。两人登此楼,除法书名画别无间杂事。彦京与竹林之游累积成帖,百尺楼下容勿出之。” ![]() ![]() ![]() ![]() ![]() ←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明 董其昌《行书寄陈眉公诗》卷, 上海博物馆藏 二、用印 中国绘画与书法、印章关系密切,元代即有“诗书画印,四合为一”的说法。印要与书画作品配合使用,方能体现美感。北宋的米芾对书画用印就十分讲究,要求“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即印章要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董其昌也对用印颇有研究,认为“画家有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小印亦有之。”董氏印章有以下几种: 用印 姓名别号印 这是董氏印章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如“董其昌”、“其昌”、“昌”、“董氏玄宰”、“董玄宰”、“玄宰氏”、“思白”、“思翁”等,有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 ![]() “董其昌印” 朱白文印 ![]() “董其昌印” 白文印 ![]() “董其昌印” 朱文印 ![]() “董其昌印” 朱文印 ![]() “董其昌” 朱文印 ![]() “其昌” 朱文印 ![]() “昌”朱文印 ![]() “董氏玄宰” 白文印 ![]() “董氏玄宰” 白文印 ![]() “玄宰” 朱文印 ![]() “玄宰” 白文印 ![]() “思翁” 朱文印 ![]() “思白” 朱文印 用印 斋馆印 斋馆印的使用,自唐代李泌始。董氏有“画禅”朱文长方印一方,“玄赏斋”朱文长方印、白文长方印各一方。 ![]() “玄赏斋” 朱文长方印 ![]() “玄赏斋” 白文长方印 ![]() “画禅” 朱文长方印 用印 职官印 董其昌中进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由此有“太史氏”之印;董其昌担任过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故有“知制诰日讲官”白文长方印一方;他还曾任南京礼部尚书,故又有“宗伯学士”、“大宗伯”等白文、朱文印章共三方。 ![]() “知制诰日讲官”白文长方印 ![]() “太史氏” 白文印 ![]() “宗伯学士”白文印 ![]() “大宗伯”白文印 这几处斋室、几方印章,都是董其昌营造其空间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董氏泼墨琳琅、鉴赏瑰宝的日常生活之体现,更是其寄托与践行“宇宙在乎手”之画道的重要载体。 ![]() ![]() —版权声明— |
|
来自: 三无堂j5bmon2a > 《绘画书法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