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二)

 木讷叟斋 2019-02-16

【2011-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二)

2011.09.10发行             全套4枚(直二连印)           发行量1026.6万套

 (4-1)T      1.20元  (壮族)板鞋竞速    (1026.6万枚)

(4-2)T       1.20  (苗族)独竹漂       (1026.6万枚)

(4-3)T       1.20  (彝族)陀螺           (1026.6万枚)

(4-4)T       1.20  (土家族)高脚竞速 (1026.6万枚)

邮票规格:40×30毫米                                                            齿孔度数:13

整张规格:230×150毫米(2版)                                                 版别:影写

整张枚数:16枚(4×2+4×2,直二连印,二图各8枚/张)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责任编辑:陈静芝

设计者:殷会利、牧婧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技能和节庆习俗的生动再现,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传统体育得以发扬光大。全国陆续挖掘整理出上千个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有700多个来源于55个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有显著民俗特点,以健体、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其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瑰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情趣,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是各民族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是各民族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了民俗与民族平等。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窗口,各民族运动员精湛绝伦的比赛和表演、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神彩迷人的民族风情,令观众为之倾倒,每一届都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华章,民族运动会用传统体育交流的形式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欢歌。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910日至18日在贵阳举行,10日晚在贵阳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以和谐中华、多彩贵州为主题的盛大空前的开幕式。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平台,堪称中国传统体育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打开民族体育的花名册,就如同打开了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竞赛项目主要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式摔跤、武术和马术等,有来自34个代表团的6773名运动员将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参加16个竞赛大项和188个表演项目的角逐。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充分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2011910日,为祝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行。中国邮政发行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二)》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板鞋竞速(壮族)”。画面主图为身着壮族服饰的运动员在进行板鞋竞速比赛,背景为壮族房屋。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板鞋竞速运动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关于板鞋的传说还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据说,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曾经以板鞋作为秘密武器,训练士兵之间的团结性以及协作能力。她让三名士兵同穿上一副长板鞋一起步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斗志高涨,所向披靡,从而在战场上大败倭寇,为壮乡人民立了大功。后来,广西河池南丹县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相袭成俗,流传至今。2005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板鞋竞速项目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4-2)为“独竹漂(苗族)”。画面主图为身着苗族服饰的运动员在进行独竹漂比赛,背景为苗族山水。

       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毛竹,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黔北民间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赤水,因当年红军的四次跨越的赤水河而名闻天下,是当今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而独竹漂使用的毛竹客居赤水数百年,生生不息地广布于赤水河两岸的丘陵山区,散居赤水河两岸的竹农,长期生产生活在漫山的竹海中,居、食、住、行都与竹子结缘。他们在集运毛竹扎竹排的过程中,练就了独竹漂这门独特技艺,并成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也深受当地广大群众的欢迎。以后逐渐转化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赤水独竹漂已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正式竞赛项目。

       (4-3)为“陀螺(彝族)”。画面主图为身着彝族服饰的运动员在进行陀螺比赛,背景为彝族田园

       陀螺是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为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打老牛。儿童玩具,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云南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陀螺的发源地之一,是打陀螺活动最为普及、陀螺文化传统最为深厚和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景谷县益智乡素有发源地之乡的美称,这一带的民间传说中,把陀螺的起源与人类的生殖崇拜相关联,并把陀螺分为公陀螺(码刻陀螺)和母陀螺(平头陀螺)两种。在益智乡塘房村后山,现遗存有一座石牌,相传此处为古代部落首领李四之墓,因他是打陀螺活动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被人们奉为陀螺之神,每年新春,附近村寨都要前来祭拜,以求平安吉祥、幸福安康。如今,景谷已连续组织了20多届全县“陀螺王”比赛,2006年、2007年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陀螺赛。

       (4-4)为“高脚竞速(土家族)”。画面主图为身着土家族服饰的运动员在进行高脚竞速比赛,背景为土家族房屋。

       高脚竞速,俗称高脚马,又称竹马,土家语谓其吉么列。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个高脚马,同时脚踩马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的比赛。

       相传在解放前生活在湖南境内的土家族、苗族人,由于浅水河流比较多,在雨季或过浅水河流时为了不湿鞋袜,而以此作为伐步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喜欢穿好布鞋的土家族群众来说,它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趟水工具。就这样,一个用竹制成的代步工具,但却成为以竞速为主的民族体育比赛项目。1985年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举行,湖南省体委和省民委制订了《高脚马竞赛规则》,将高脚马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高脚马得到了健康飞速的发展。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

       本套邮票采用直二连印,总体风格着重突出每个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该运动项目的趣味和技巧。在全套邮票的色调、服饰以及运动员的姿态动作以及各枚邮票的图案协调统一处理上,设计者们又以淡彩效果增加了该项目运动相关的少数民族的地域民性元素,如民族特色的房屋、植被、和山水等。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版票采用小版张形式,16邮票按(5×4,直连印,其中左下角和右上角各2枚位置为边饰)居中偏下排列,左上角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二)”标题;左下角和右上角边饰分别为少数民族的“房屋”和“山水;邮票右下角为直排“北京邮票厂”厂铭。

第一、第二图版票
第三、第四图版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