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开国谋士群

 Confucius365 2019-02-16

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繁荣昌盛、空前强大的大秦帝国。他自号始皇帝,不仅自己踌躇满志,为所欲为,焚书坑儒,穷奢极欲,而且梦想子孙后代能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二世而亡,霸业成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继之而立的,是匹夫刘邦。

大汉开国谋士群

汉高祖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而他在不少人心目中的印象只是个“好酒及色”的流氓无赖。这个昔日的泗水亭长居然成为祖龙秦始皇的继承人,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战胜项羽、天下大定后,刘邦与文武百官在洛阳南宫置酒高会,畅谈刘项得失天下的缘由。高起、王陵等人先后发言,一二三四五六七说了一大堆。刘邦认为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他以权威口吻作总结性报告,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大汉开国谋士群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当然是不错的。不过窃以为还应该补上一句才算周全:得人才者得天下。

孙子说:上兵伐谋。又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事所必至,理有固然。由此看来,刘邦之所以笑到了最后,决不是偶然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刘邦列举的兴汉三杰依次是:张良、萧何、韩信。其中的张良、萧何,是辅佐他夺取天下、巩固政权的主要谋士。至于韩信,则是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一位军事统帅;而韩信的发迹成功与生死败亡,又与萧相国有着密不可分的种种瓜葛,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之谓也。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得谋士者得天下”,恐怕也差之不远。

谋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把他们当中若干具有代表性、富于传奇色彩的出色人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相信是一项很有意义、也颇具兴味的工作。

《大汉开国谋士群》时间主要界定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至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这段为期约30年的历史,风起云涌,人才辈出,威武雄壮,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

大汉开国谋士群

人物则将集中介绍评述萧何、张良、陈平、郦食其、随和、陆贾这6位在西汉开国和巩固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贡献最多、也最具各自特色的谋士。涉及的人物则几乎包括了秦末汉初主要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

——荐书《大汉开国谋士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