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成长》蔡志忠(下):指导孩子不是去纠错,而是去表扬“对”

 为什么73 2019-02-16

历时一年,“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正式推出第一季:


凯叔讲故事APP 创始人 凯叔

正安康健 创始人 梁冬

水墨画家 林曦

教育家 赖念华

漫画艺术家 蔡志忠

心理学家 贺岭峰

一土教育 联合创始人 李一诺

探月学院 创始人 王熙乔

前芬兰驻华大使馆

科学与教育参赞 Dr. Mika


九位教育实践者,向我们讲述他们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时刻,共同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关乎人类的未来。


本 期 嘉 宾


蔡志忠

漫画艺术家 

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

著有《庄子说》《老子说》

等100多部作品

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

获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

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

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


▲点击视频观看

《生命·成长》蔡志忠(下)



精 彩 对 话


01

每个人都可以

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小孩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然后你又生怕他与众不同,去推他,把那个小孩推成跟大家一样,每个人都把小孩丢进红海。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出自己独立的蓝海。


第一课,我,我叫蔡志忠,我爱画画,我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弹吉他、不会游泳。

然后第二课,你,你叫某某某,我会画画,你会唱歌。

然后第三课,我们,再有就是他,然后他们。

然后她(女儿)说,“再来呢?”

我说:“再来,再来毕业啦!”

她说:“这么少?”

我说:“全世界哪一个学校教这么多!”


认识我,也认识你,然后我们,因为一个人再厉害也不会太厉害嘛,所以我们就是一个Team。然后他,还有他们。我们跟他们可能是敌对的,可能是要合作,所以当这个都学会了,那你一生所有做的事,不是只是这样而已吗。

 

就像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非“忠恕“两字而已。什么是”忠“,什么是”恕“,了解孔子真正所谓的”忠“跟”恕“,就了解了整个15900个字的《论语》。

 

那什么是“忠”呢?孔子时代《论语》的意思,跟后来朱熹、王阳明解释的是不一样的。孔子讲的“忠”就是做自己,把自己做到止于至善。

 

就像《论语》所说的,什么是“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为我们的一生开始是人家的儿子,后来是人家的哥哥,后来是人家的父亲或母亲,或者是人家的下属,后来是人家的领导,每一个岗位一直在变动。

 

所以当做儿子的时候,要尽到儿子的本份;做父亲的时候,做到父亲的本份。所有做自己做到“止于至善”,这个就是“忠”,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就像一棵树会长,然后长得很好,就是“忠”。

 

第二点就是“恕”,孔子讲的“恕”是什么?“恕”是推己及人,就是你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你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想他行为,你要站在他的立场去想他的行为,这样叫做“恕”,“恕”就是“如心”。

 

当你“忠”跟“恕”做到极致,这样叫做“仁”。“仁”就是两横,上下、天地、阳阴、正负的人的关系。



02

梦想不是空想,

明确目标,早早出发


现在年轻人考虑更多的是“我要做自己,我要有个性。”他其实只是想希望父母管他少一点,希望功课少一点,做一些自己所爱做的,或是买名牌。或是在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条件之下,希望最好能够读北大、清华,读到研究生,甚至读到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博士,至于做什么,好像不太重要。

 

其实你去看全世界最厉害的,顶尖的人都不是从这里开始的。

 

老虎伍兹十个月,他爸爸就锯一根推杆,很短,给他玩,当玩具。两岁就上美国最火红的现场节目,表演十英尺推杆,而且一杆进洞。这个画面我看过,要不然就推成功,要不然就推不进洞,他真的就一杆进洞。

 

很多很厉害的人不只是梦想做自己,他们做自己是有目标的。所以我认为一个小孩,第一个要先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我是谁?”就是量量自己口袋的筹码;“我从哪里来?”就是了解你的家世,你的初心;然后“我要去哪里?”就是到底你要想成为什么。

 

所以梦想越早越好,如果有梦想,很早就已经可以离开学校了。比如德国,许多人基本上高一就开始在做专业,比如很多人跟师傅学做机械等等,职业高中非常多,真正去念大学的反而非常少。



03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不要勉强孩子学他不想学的


我看到很多小孩,十八般武艺都在学,学小提琴、学吹笛子、学芭蕾舞等等,学得够多的,但是真正学成的很少吧?

 

所以不能学那么多,我小的时候就下象棋,长大三十岁开始打桥牌,我没打过麻将,我的兴趣就是只有一,但是一定要挑战亚洲第一。所以你不可能同时学六把刷子,最后不就是拿一把刷子混饭吃吗?

 

所以给孩子尝试的时间要短,即便说缴了一千块学费,学三天、五天发现真的不喜欢,就让孩子离开啦。

 

孩子不可能都喜欢,但一定有相对喜欢的。我是赞同小孩子他想学什么,就让他去学。小孩子很爱新鲜,只要不新鲜他就很烦。但是只要他不想学,就不要勉强他学,因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尤其是学成的快乐。

 

我记得我女儿比较早熟,她大概一岁左右就突然会走路,我跟我老婆就两边各拉着她一只手,她这样可以走路。走到一半她突然发现她不用人家牵了,就可以走了,她就不准我牵她,自己很兴奋地走,回到家里发现她的布包包鞋,两边趾头都跑出来了,所以学成的快乐是没得比。

 

为什么孩子后来长大了不敢表达,不会画画,不会唱歌了?就是被指导坏了,就是说你这样唱不对,要那样才对;这样画不对,要那样才对,这样表达不对,要那样表达才对。当那个小孩开始觉得你的要求他办不到,他就只好退缩回来,说,“我承认我不会画”。


指导不是去纠错,而是去表扬“对”。就像说我希望他往西边不往东边,他往东边我不鼓掌,他稍微偏离东边我就鼓掌,他往西边我就鼓得更大,这样就好了。



04

不替孩子做决定

“爱”就是让他勇于冒险奋斗


我的女儿从很小的时候,她问我什么事,我就说,“你自己有大脑你要自己决定”,我从来没有替她决定。我认为如果是你替她决定,即使她走完这一条路,都会怀疑可能她自己决定比较好。

 

比如说她有两个男朋友,她喜欢A,如果我说,你和B最好。如果她跟B结婚,无论多好,她自己都永远会想说,可能当初她选了A会更好。那现在她选择了A,我就说,好啊,你就选择A。她就没有后悔,毕竟是自己选择的,人不能抱怨自己所选择的路。

 

我只会帮助她,帮助她不是说“这个不好”,而是说,“你可以犯一百万个错误,可以考一百次零分,都不会变更你是我女儿的事实。”

 

“全世界七十亿人,在七十亿中间最乐意帮助你,实质帮助你最多的那个人,就是我。所以你犯了什么错,或需要我处理的,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一定不会骂你。我说即便你突然怀孕了,想去拿小孩,如果需要帮忙,第一时间告诉我,不要因为害怕不敢告诉我而错过了那个最佳时机。”她说,“不会这么惨啦!”我就说,“我的意思是没有底线地帮你。”

 

这个话大概从女儿三岁开始,讲到二十三岁,一直跟她讲,有机会就跟她讲。二十三岁的时候,她说知道了,我说我再讲一遍,从此不讲了,永远不会改变。

 

台湾《汉声杂志》的发行人叫吴美云,她讲过“爱”我觉得这一个讲得很好。就是爱你的小孩,“爱”就是让那个小孩到外面敢于冒险奋斗,因为他知道,永远有一个家的爱支持着他。


睡力铺精选·好产品

自在睡觉 睡力铺 倍轻松头部按摩器,头部按摩,让你彻底放松 小程序

(点击图片购买)


点这里观看更多《生命·成长》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