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人,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其母谢氏是谢再兴的次女。其父徐达出身贫苦,元末时参加了郭子兴的军队。郭子兴死后,其又成为朱元璋手下一名战将。
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徐氏出生。自幼非常聪明的她,记忆力很好,能够过目不忘,其父给她讲的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她都能一一复述,线毫无误。虽然当时女子读书者甚少,其父母仍专门为她聘请了一位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读的书越来越多,因此获得了一个‘女诸生’的称号。
明太祖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十五岁的徐氏嫁给朱元璋第四子,时年十七岁的燕王朱棣,被封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朱元璋的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徐妃为朱棣生下长子朱高炽。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三月,燕王妃随朱棣就藩北平(今北京)。来到北平后,徐氏将燕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氏生下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第二年十二月,徐氏又生下第三子朱高燧。图为仁孝皇后徐氏画像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的哥哥朱标之子继位,是为明惠帝。即位后的他,遂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这严重威胁到各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于是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明惠帝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七月初五,在朱棣前往大宁向宁王朱权借兵之时,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徐氏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为燕王回师消灭李景隆的军队赢得了宝贵时间。同年十月十六日,燕王在大宁得到北平战况时,对自己这位贤妻大加称赞。
明成祖永乐元年(壬午,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徐氏再次踏进皇宫时,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同年七月,朱棣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十一月十三日,徐氏被册立为皇后。做为妻子,在丈夫竭力为自己正名时,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她于是编写了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录》一部,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除此之外,徐皇后还曾向明成祖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并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明成祖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夏,徐皇后不顾炎热,仍伏案审订她的著述《内训》和《劝善录》,因为长期的劳累,致使她突发疾病。七月,做了四年皇后的徐氏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当年在‘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城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日后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无法完成这个宿愿,这是我此生唯一的恨事。”徐皇后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朱棣对结发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恸,他为徐皇后上谥号为‘仁孝皇后’,并从此不再立后。
明成祖永乐七年(己丑,公元1409年),朱棣北巡,回到了盛满往事的北平,并着手迁都事宜。同年,他在昌平天寿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寝。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癸巳,公元1413年)正月,长陵落成,仁孝皇后徐氏的梓宫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同年二月,安葬在了长陵。后来,其子朱高炽即位后,追谥生母徐氏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壮心未己的朱棣病逝于征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同年十二月,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考古发现: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在北京十三陵中,其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为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是明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