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逢节不为衣食忙,童日不期守岁阳。 鱼米常闷年夜饭,心神时晒春晚粮。 友情但念几行字,乡恋只需票一张。 莫道灯红年味淡,津津有尺岁难量。 年前,公司聚会的时候,节目组讨论策划一个“年俗”主题采访方案。同事感叹了一句:“感觉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个味道了。” 瞬间引起了共鸣 “以前啊,跟着爸妈走亲访友,初一到初六都有不同的去处。现在两天时间就拜完年,有的甚至直接发个拜年微信就完事儿。”
“一大家子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激情没了,倒是抢充电宝抢得不亦乐乎。”
“我印象中,最近的一次所有家人都聚齐的年夜饭,我还在读小学。”
“……”
接下来,大家就展开了细致的讨论
林林总总,那些儿时的小确幸,确实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可能唯一还能让大家欣喜若狂的,就是收到压岁红包的一刹那吧!只不过,也有很多人从收红包,变成了发红包。从前的长一岁,变成了老一岁。让我想起了那句:“那些年穷的像个孙子,但快乐的像爷。” 所以,我们把采访主题,换成了“年味”。 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年味”这个东西,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其实,中国人对“年”的感情并没有淡薄,淡化的只是今天不再适用的传统年俗方式。我们担心的也不是“年”本身,而是满含着先民智慧与情感的“年文化”会丢失。 时代在进步,年味的形式也在更新换代,但年味背后更重要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