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越来越淡,人情渐行渐远?其实是你们变得不认真过年了!

 skysun000001 2019-02-21

逢节不为衣食忙,童日不期守岁阳。

鱼米常闷年夜饭,心神时晒春晚粮。

友情但念几行字,乡恋只需票一张。

莫道灯红年味淡,津津有尺岁难量。


年前,公司聚会的时候,节目组讨论策划一个“年俗”主题采访方案。同事感叹了一句:“感觉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个味道了。


瞬间引起了共鸣


“以前啊,跟着爸妈走亲访友,初一到初六都有不同的去处。现在两天时间就拜完年,有的甚至直接发个拜年微信就完事儿。”

 

“一大家子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激情没了,倒是抢充电宝抢得不亦乐乎。”

 

“我印象中,最近的一次所有家人都聚齐的年夜饭,我还在读小学。”

 

“……”

 

接下来,大家就展开了细致的讨论



仪式感,慢慢变得不那么隆重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小时候,一到腊月便闻道了过年的气息,各家各户开始大扫除,筹办食材物件儿。

现如今,这首童谣恐怕没多少人记得,但上了什么段位,今晚吃了几次鸡,成为了热聊话题。




置办年,慢慢变得不那么讲究了

写春联、剪窗花、挂灯笼、买挂历、放鞭炮……

有人说,这些仿佛是存留在父辈记忆里的东西。弃之虽可惜,但食之也无味。

曾经的挂画大锦鲤,现在成为了朋友圈里的随手转发。

曾经的手写春联满含寓意,现在春联随机附送。

曾经漫天火药味已经闻不到了,不管你是否喜欢放鞭炮这个年俗,它再也不会有了。




年夜饭,慢慢变得不那么期待了

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优越。那时候的年夜饭,是一年之中最丰盛、最满足、最奢侈、最期待的一顿饭。鸡鸭鱼肉把桌子摆的满满当当,瓜果零食把茶几摆得漂漂亮亮……

现如今,时代进步了,大家都衣食无忧了。

不用穿着盼了好久的新衣服吃年夜饭,因为每一件衣服都不旧;不用提早准备材料包水饺,楼下超市就有卖;年夜饭甚至都懒得准备了,直接下馆子吧。



林林总总,那些儿时的小确幸,确实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可能唯一还能让大家欣喜若狂的,就是收到压岁红包的一刹那吧!只不过,也有很多人从收红包,变成了发红包。从前的长一岁,变成了老一岁。让我想起了那句:“那些年穷的像个孙子,但快乐的像爷

所以,我们把采访主题,换成了“年味”

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年味”这个东西,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其实,中国人对“年”的感情并没有淡薄,淡化的只是今天不再适用的传统年俗方式。我们担心的也不是“年”本身,而是满含着先民智慧与情感的“年文化”会丢失。

时代在进步,年味的形式也在更新换代,但年味背后更重要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