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筋膜触发点MTrPs针刺技术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应用情况介绍

 乐悠悠8888 2019-02-21

了解过“筋膜触发点针刺”的患者,对其治疗肩颈腰腿痛并不陌生,触发点针刺除了能够作用于痉挛紧张疼痛的肌肉,还能够帮助解决生活常见的疾病,例如:过敏、头痛、鼻炎、痛经、产后康复等。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邵新学介绍:“疼痛触发点疗法是在相应的肌肉筋膜上找到结节点,用按摩手法或者毫针将结节点打开,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相应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来自三位患者的真实体验

01

朱女士 52岁 偏头痛患者

朱女士出现偏头痛的症状已有多年,严重的时候血管有波动感,生气和情绪波动大时症状更加明显,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头痛欲裂”。了解到触发点针刺后,她决定来到疼痛康复科试一试。排除其他原发疾病及器质性疾病之后,邵新学主任予“颈八针、面三针、颞肌”一次后,疼痛减轻了80%;第二次治疗给予其颈项部拉伸锻炼指导,治疗结束后三天,朱女士头痛已经消失,让她感觉十分惊喜。



02

孙女士 51岁 大脚骨畸形

大脚骨是指拇趾向外倾斜大于生理角度15度的一种畸形症状,常合并大脚骨畸形处疼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导致脚趾永久变形。孙女士,由于大脚骨畸形影响正常行走,左跖趾关节穿鞋时疼痛明显伴肿胀,为了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来到了疼痛康复科。疼痛康复科主治医师罗登攀为孙女士解释道这种疼痛是因肌肉疼痛发生的改变,并给予了“胫骨前肌、拇短屈肌、骨间肌”触发点治疗,患者疼痛得到了明显减轻。


03

张女士 32岁 日光皮炎

张女士因患有日光皮炎,两年多来接受药物治疗并未得到满意效果,近期因怀孕无法服用药物和外用药物治疗。张女士了解到经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是一种安全、环保、有效的治疗方式,疼痛康复科邵新学主任在为其面部实施了一次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巩固两次治疗后,未再复发。既解决了孕期妈妈的烦恼,也安全有效的保障了宝宝的健康发育。


治疗前

治疗后


哪种类型的疼痛患者可以选择触发点针刺?

邵新学介绍:一些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常见疼痛,比如颈肩痛、网球肘、足跟痛,以及许多其他不明原因的症状,当排除其他原发疾病及器质性疾病之后,大部分是由肌肉内存在触发点所引起的。一些擅长治疗触发点的医师已经发现,触发点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对几乎所有的疼痛问题都至少起到了一定作用。

触发点针刺治疗尤其适用于胃肠道消化道不好、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对用药有较多禁忌又需要解决病痛的患者。邵新学建议这类患者可以通过触发点针刺治疗来进行肌肉调理,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邵新学


疼痛康复科主任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擅长技术:

射频热凝及臭氧消融、经皮切吸,椎间孔镜等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重量的40%左右,任何一块肌肉的麻烦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失调,甚至邻近内脏器官的功能异常。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骨骼肌内结节处大量高度异常的敏感小点,并在此处可触摸到一条紧绷的肌带。它最初由美国临床医师JanetTravell于1942年提出,她发现对肌筋膜炎患者骨骼肌膨大结节处进行针刺或缺血性按压时,可产生躯体局部性疼痛或远处牵涉性疼痛,并伴随肌肉的局部抽搐反应。




如果一块肌肉的疼痛触发点长期得不到治疗还会造成机体局部的力学失衡,而且同一力学功能的其他骨骼肌和拮抗肌也会受到间接的过用性损伤,最终产生触发点,造成整个关节的功能障碍。例如:肩周炎,开始只是某个肩袖肌的功能障碍,随即出现肩胛下肌、大圆肌的受累,同时还有喙肱肌和肱三头肌受累,以致造成肩关节的上举和内旋内收等动作的困难。另外,疼痛触发点靠近血管和内脏器官的位置会干扰相邻器官和血管的功能,出现相应症状。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在美国大约9百万人患此类疼痛。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从国内专家门诊来看,只会比这个高出10-20倍。这种痛症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人群,所以大多数运动性疼痛和骨科疼痛也与此相关。  


临床上,通过科学处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有效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如:颈肩背痛、眩晕、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踝疼痛、足跟痛,中风后遗肌肉痉挛、肢体和躯干各部的疼痛、急慢性运动损伤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疼痛,产后耻骨分离疼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偏瘫、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

  1. 肩周炎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效应分析

  2. 田径运动员跟腱疼痛的原因分析和针刺牵张疗法

  3. 应用腰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理论综合治疗腰腿痛:68例分析

  4. 颈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和头部牵涉痛的诊断与治疗

  5. 牵涉膝关节周围疼痛的下肢肌疼痛触发点诊断和治疗

  6. 【专业技术交流】诱发偏头痛的常见肌筋膜触发点及其解剖定位

  7. 【专业技术交流】诱发后肩部疼痛的常见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及其解剖定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经典病例分享(拇指腱鞘炎)

  8. 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腘窝囊肿

  9. 足跟疼痛的肌筋膜触发点MTrPs解剖位置

  10. 髂腰肌肌筋膜触发点MTrPs的关键性


也可治愈多种疑难杂症,如:女性痛经,闭经,慢性咽喉炎,慢盆腔炎,便秘、乳腺小叶增生疼痛、手足麻木、静脉曲张、湿疹、倒甲等。

  1. 肌筋膜触发点在诊治手指黑色素瘤、手抖、疱疹后手指僵硬、感冒咳嗽、三叉神经痛、常年脚趾溃烂等疑难杂症方面的效果及策略

  2. 慢性盆腔疼痛与肌筋膜触发点的关联

  3. 【临床经验】基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股骨头坏死、急性腰扭伤和耳鸣

  4. 【临床经验】基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高血压、高血糖

  5. 上肢雷诺氏病和颞颌关节紊乱的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6. 下肢静脉曲张和慢性咽炎的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策略

  7.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8. 黄强民教授受邀赴江苏淮安进行专题讲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理论在妇产科领域里的应用》

  9. 如何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原理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神秘面纱

  10. 肌筋膜触发点MTrPs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专题报道


在运动损伤、临床康复等领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运动对骨骼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诱发的影响

  2.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在运动损伤性疼痛、关节功能改善和肌肉疲劳消除等方面中的应用

  3. 【拓宽思路】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在运动损伤康复领域的应用

  4. 干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案例报道

  5.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在综合康复科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6. 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及其在运动康复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7. 【临床康复】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对脑卒中痉挛型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疗效


与此同时,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进展。

  1. 肌筋膜触发点的细胞形态学和肌电生理学基础

  2. 相关SCI研究:

[1] Qing-Guang Liu, Liu Lin, Qiang-Min Huang,et al. Decreased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Acetylcholine atMyofascial Trigger Spots after Dry Needling Treatment: A Pilot Study.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7;2017: 3938191.(IF=1.74,通讯作者)

[2] Lin Liu, Qiang-Min Huang,Qing-Guang Liu, et al. Evidence for Dry Needl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ssociated with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 Arch Phys Med Rehabil.2018 Jan;99(1) :144-152.e2. (IF: 3.289, 通讯作者)

[3] Qiang-Min Huang, Jiao-Jiao Lü, QiongmeiRuanshi, et al.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ies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in different stages and myoelectrical signals in rat model, Acupunct Med. 2015;33(4):319-24(IF=2.156, 通讯作者)

[4] Zhuang Xiaoqing, Tan Shusheng, HuangQiangmin. Understanding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Chinese MedicalJournal. 2014;127(24):4271-4277.(IF=1.064, 通讯作者)

[5] Huang QM, Ye G, Zhao ZY, et al.Myoelectrical activities and muscle morphology within a rat model of myofascialtrigger points induced by blunt trauma to vastus medialis. Acupunct Med,31(1):65-73,2013.(IF=2.156, 通讯作者

[6] Hui Zhang, Jiao-Jiao Lü, Qiang-MinHuang, Lin Liu, et al. Histopathological nature of myofascial triggerpoi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covery from injury in a rat model. Acupunct Med, 2017 Dec;35(6):445-451.(IF: 2.156, 通讯作者

[7] Lin Liu, Qiang-Min Huang, Qing-Guang Liu, etal. Effectiveness of Dry Neeedling for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ssociatedwith Neck and Shoulde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chPhys Med Rehabil.2015 May;96(5):944-955. (IF: 3.289, 通讯作者)

[8] Qiang-Min Huang, Lin Liu. Wet needling of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in abdominal muscles for treatment of primarydysmenorrhoea. Acupunct Med. 2014 Aug;32(4):346-349.(IF: 2.156, 通讯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