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思明居士 2019-02-21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在现代人的认知中,钓鱼是一定要用鱼钩的,而且鱼钩必须是弯曲的,而貌似中华上下几千年历史,就只有一个姜子牙用的是直钩钓鱼,所以很多文青甚至是历史学家认为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其实就是为了吸引周文王注意而已,甚至都有一个成语,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事实上是这样的么?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曾经出土过兽骨打磨的鱼钩状物体,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先祖就学会用鱼钩钓鱼的证明,是不是,这没有办法证实,但是同样的良渚遗址中,有一块石化的横木,却证实了至少在良渚文化时期,一直到有骨钩出现这段时期,钓鱼一直使用的是直钩。是不是很惊讶?

这种直钩的原理很好解释,但是具体是怎么使用的,只是我们猜测而已,在这里不设计任何学术型研讨,只是给广大钓友提供一个知识点而已。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做法一、用较硬且弹性非常好的的木片,两头削尖,长大约一指头,然后木片中间穿蛆虫、肉块之类的诱饵,然后把木片掰弯,掰成U字形,然后把一段芦苇,芦苇两头各削个口子,把木片的中间部分,用丝麻系好,然后把这个直钩丢进水里,水里的小鱼因为鱼钩太大,吸食不进嘴里,只有大鱼才能吸食到嘴里,触动了芦苇,芦苇被绷飞,而木片瞬间绷直,直接卡在了鱼嘴里,只要拉动丝麻,就可以把大鱼拉到岸上。

注:丝麻是良渚文化中比较典型的文明特征,把亚麻(原生代)的杆茎,泡到水里沤烂,然后把沤烂的麻杆上抽丝,这就是最早的绳子,最早的渔网,也是用这种方式抽丝编织的;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做法二、选用弹性非常好的竹片,两头削尖,然后找一个比较粗的芦苇,然后把昆虫、肉丁之类的穿在竹片中间,两头掰弯,把尖锐的部分放到芦苇杆里,然后用丝麻把竹片中间系好,再把竹片带芦苇丢进水里,有昆虫或者肉丁的部分露出来,只要有鱼吸食,芦苇会破裂,竹片两头会弹出,刺在鱼唇上,正好卡住鱼嘴,只要拉动丝麻,就能把鱼提到岸边。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可能有钓友说,这纯属想象吧?据说不止是良渚文化遗址,很多旧石器文化遗址,都有类似的的物品遗留;可能偶钓友说了,为啥都有丝麻了,为什么不做大网,捞网扑鱼不是效果更好么?这个还真请教过研究历史的朋友;朋友说,上古时期,渔网的大小,不是想多大就多大,只能根据麻杆的长短来抽丝,简单地说麻杆有多长,网就有多大,迄今为止麻杆也没长到3~5米长,上古时期就可想而知,网小,那势必捕捞不到大鱼,捕捞的多是小鱼,而上述的直钩钓鱼方式,钓不到小鱼,只能钓到大鱼,相对来说,安全,而且食物来源稳定,而且有非常大的可能,姜子牙时期钓鱼,也是沿用这种卡嘴的垂钓方式,所以称为直钩钓鱼并不过分。

上古时期钓鱼都是直钩,别以为直钩钓鱼只有姜太公才会

事实上卡子钓法,这种垂钓方式,迄今为止,在四川、江西等地还有流传,只是会用的人极少,所以并不广为人知;顺便再多提一嘴,据说在上古时期,使用这种方式钓鱼的,大多是部落里比较能干的女性,因为女性脂肪较多,能够支撑钓鱼时消耗的体力;当然,是不是真相如此,已经不可能知晓了,但是至少直钩钓鱼,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