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就像跑马拉松。一时领先,别骄傲;暂时落后,也别着急。此刻的高下,不是最终的输赢。如有掌声,就让它激励你更上层楼;如有挫折,就让它鞭策你勇猛精进。 今天,我们学习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鉴于这章非常重要,我们把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放在下一篇讲解。 该部分内容,在我们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每年必考,题型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在下一篇讲解中,再给大家结合计算分析题具体讲解本章内容。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遵循以下会计处理规定: (1)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期(月)计提折旧或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取得租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3)存在减值迹象的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提示: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当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规定 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科目设置 ①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会计处理 ①公允价值上升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公允价值下降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③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提示: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从成本模式计量转换为公允价值价值模式计量的,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作追溯调整处理,将变更日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 提示:在极少数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有证据表明,当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或某项现有房地产在完成建造或开发活动或改变用途后首次成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则应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直至处置,并且假设无残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变更日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原投资性房地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原价)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或借记) 盈余公积(或借记) 提示:涉及所得税影响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料来源:会计帮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