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解:区田法

 资源868 2019-02-22

【题目】

(2018年厦门市高三上历史质检)汉代《汜胜之书》中载有区田法,“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除平地外,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区种,天旱常浇之,一亩常收百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区田法

A.适应了小农生产的需要

B.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开发

C.推动了牛耕技术的普及

B.突破了精耕细作的模式

【解析】

区田法是在黄河沿岸推行,不在岭南,所以B错误;区田法不要求铁犁牛耕技术,所以C项错误;区田法是精耕细作的表现,因此D项错误。由材料“区种,天旱常浇之,一亩常收百斛”可看出区田法适应了小农生产的需要,所以选A。

答案A

 

知识拓展

含义:区田法是指汉代推行的一种抗旱丰产耕作法。区田法的“区”,读音是“欧”,它的原义是掊成的坎窞,因为庄稼种在“区”中而得名。

原因:关中是西汉京都所在地,人口相当稠密,尤其是两汉的中晚期,土地兼并激烈,大量自耕农贫困破产,缺乏耕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氾胜之的区田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

起源:据《汜胜之书》记载:“汤有旱灾,伊罗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传说抗旱增产的区田最初系茬汤辅臣伊尹所创造。

方式:

1)沟状区田法(适合于在较大片的平地上实行)

在长18丈、宽4丈8尺的一亩土地上,把18丈横分为15町,15町之间留下14条长1尺5寸宽的行人道。每町宽1丈5寸,长4丈8尺。每一町上,每隔1尺横着挖一条长1丈5寸(相当于町宽)的直沟,沟宽1尺,挖土深也是1尺。挖出的土仍堆在沟里,但可堆一部分到沟边即土埂上,放土的地方展宽为2尺。这样,沟就呈现略微低洼的状态。

2)窝状区田法(在斜坡、丘陵的小块地上实行)

特点:把庄稼种在沟状或窝状的小区中,在区内综合运用深耕细作、合理密植、等距点播、施肥灌水、加强管理等措施,夺取高额丰产;适合于缺乏牛力和农具、经济力量薄弱的小农经营。

第一,它可以在小块土地上实行;第二,它不要求铁犁牛耕;第三,它可以直接在荒地上作“区”,并且“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第四,虽然耕种面积不大,却可以获得高额丰产

优缺点:

优点:精耕细作、抗旱高产;缺点是不与当时的先进工具相结合,各种作业费劳力太多。尤其是窝状区田法,不适合于使用畜力牵引工具,只能依靠人工。就这点来看,不能说是一种进步。

作用:这种耕作栽培方式,符合经济拮据的贫苦农民的需要,给贫苦农民指一条可以维持生计的路,以消解威胁封建统治的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