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虚室生白3ud10a 2019-02-22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我那隔着河的婆家泾阳县

娘家在礼泉县,婆家在泾阳县,中间隔着泾河大峡谷,说起来真是很搞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吵架时就老是唱这首歌谣:

唉哟嗨,唉呵嗨,你娃娃长大要出嫁唉

嫁到哪里哟?

好看的都嫁咱本地礼泉县唉

唉唉唉

难看的都嫁到哦东边的泾阳县嗨

嗨嗨嗨

泾阳县山高路又远

泾河的水深滩又险

你娃娃从此隔得远

娘家的水儿清又甜

泾河的水苦沙又多

你娃娃从此喝不完

你娃娃越长越难看

难看就嫁到哦泾阳县

……

所以小时村子里的小女孩们都怕自己越长越难看,难看就要嫁到哦泾阳县。

没想到等长大后,我还真嫁到了这泾阳县。

泾阳县与礼泉县之间隔着泾河水,其实作为底底到到的礼泉人,我刚嫁到泾阳时很不习惯这里,觉得泾阳人没有礼泉人亲,生活习惯有很多不一样,首先就是两地人说话不一样,礼泉乡亲们说一句话完常带个“咧”,而泾阳县人老是“啦”。

礼泉问人“你吃咧么?”

泾阳人老是“你来啦,你走啦,你吃好啦?”

咧咧咧,啦啦啦!

所说只要你一张口,两地人马上就分辨出你是来自哪里的。泾阳人常夸熟人做什么比较个性,或者有特色, 会说这谁谁“干得美,干得二很!”,半开玩笑,半戏弄意思。而这句“二”或“二很”要是放在礼泉县来形容某个人,既就是再熟悉、亲热的关系,他不跟你粗脖子红脸才怪呢!有的会因这句话,怀恨在心发誓十年不理你的。因为这在礼泉县是个十足的贬义词,意思是这个人脑子不够聪明、缺心眼的。

其实礼泉县和泾阳县都是个好地方,泾阳地势能比较一马平川的,但两县都处在渭北塬上。两地人们生活都衣食无优。而泾阳稍微平坦产粮多些,所以自古就过着富足的生活。老人们过去说的陕西的大粮仓泾三高的泾就是泾阳。

泾阳北有山,南有水,背山面水,是真正的好风水,在以农立国的年代,可谓得天独厚。所以自古就有:“天下好县泾三原”和“关中白菜心”之说。过去泾阳就出过不少富豪。如清代富商安吴家族,富可敌国。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太后避难西安,没钱用,还是安吴家族给的钱,可见这里过去的富足。

这里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就是郑国渠,郑国渠首在县西北50里的泾河东岸。2300年前郑国来到了秦国。原来的意思是疲秦之计。目的是浪费秦国人力物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力量。在不会对别的国家造成威胁。可笑的是,郑国渠的修成不但没有削弱秦的力量。而且秦因为有了这个渠,粮食大增。国力大增。统一了华夏就靠的是这个渠,可见过去的泾阳的厉害。秦汉唐宋明清,一直到今天。泾阳都因为有郑国渠而文明。他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

泾阳县历史文物有很多,但没有礼泉的多,光是礼泉的唐陵就让礼泉闻名天下了,但我觉得泾阳人就爱讲笑话,说清末年间,泾阳口镇有个务农的老汉,家里养着几头猪,爱拿个商朝的鼎喂猪。他当然不知这是个宝贝,自己老喊自己穷,时不时的还跑到泾阳县城去乞讨要饭,手里自己要饭的碗却是个景德镇的白瓷碗,唉,你看这老汉手里就是个聚宝盆。

泾阳县东南有个崇文乡,有一个塔叫崇文塔,如果天气好的话,走西三路你就可以看见。那就是崇文塔,建于明代。八面玲珑,有13层89米高,结构奇特,壮观的很,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每层各有四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二层南向塔门刻有'崇文宝塔'四个字,由塔内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天晴之时,登临塔顶,西安、泾、渭、华岳、骊山景色皆历历在目。过去有民谚:“泾阳有个崇文塔,把天磨的扑它它”。这个塔是中国目前最高的古砖塔,一立360年,还是那么的挺拔。

从崇文往北就是永乐镇,永乐陕西人都叫永乐店。咸铜铁路从这里穿过。老早也是县制,过去是关中第一大集。

光听名字永乐店就知道过去的繁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永乐镇边。名气大的就不得了。听人说过去大地原点四周建设不怎么规模,与中国大地圆点的名字真不相符。气得当地人叹这么好的资源怎么不利用。说民国时泾阳政府实在没作为,就是把国家的国务院般到这里,泾阳县给弄三间瓦房就给安顿咧,当然这是民间的笑话。

说泾阳就得说泾阳的方言。泾阳和礼泉虽然是邻居,方言自然不一样,比如礼泉人说“咱俩”,泾阳人就会说“叉俩”,礼泉人说“着火了”,泾阳人会说“炔火了”,礼泉人说“做饭”,泾阳人说“凑饭”……还有很多,总之很有意思。年轻人说话就更有意思,是老话还是创新的我就不知道了,说一个人长的难看就说谁谁长扯了,如果太难看就是不但扯了而且缝都缝不上了,说这个人以后没片子演了。听听,大家说好笑不。

要是人家的生活过的殷实过得好,从吃的上面就可以看出来。听人说好象过去的泾阳比周围的县生活好的多,其他县人吃饭基本没有什么菜,和点辣子醋水水就下了饭,泾三原的人会吃,顿顿都是几个碟子,实在是羡慕,可农民嘴里说出来就变了味,说泾三原的好吃,过去的乾礼人穷,谁家娶了泾三原的媳妇,旁人就笑话,那边女子也敢娶,那里女子好吃为嘴,养活不起的!当然是笑话。

泾阳逢年过节走一家亲戚提礼品至少三四样起步,新婚的小俩口子更是一家送六样礼品或者八样,家底不厚的要是第一次登门拜丈人都真是害头疼,新媳妇娘家要是户大,那更是走不起这亲戚。而礼泉就不一样,过年走一家亲戚也就两样礼品,亲戚之间一样的亲热,所以一般舅爷家的老亲戚也走着,而泾阳有些老亲戚一般都不太走动了。

泾阳人老笑话礼泉人“塞皮”,就是吝啬的意思,其实不然。

但是泾阳的名小吃很多,蒸肉、粉皮凉粉、肉夹馍等,味道与礼泉不太一样,各说各的好吃,我看都很香。但乾县礼泉的“豆腐脑”就是比泾三原的“豆腐脑”好吃,这个泾三原不服不行。而泾阳人常会骄傲地说泾阳人自古就发明了一种“香肠”,就是“泾阳让饸”。还说造火腿肠的就是学的咱泾阳的让活。 这个泾阳香肠“让饸”不象咸阳的蒸肉是那么的干,吃在嘴里,棉软很香,可以说是泾阳地方特色小吃。

泾阳的香肠“让饸”泾阳人家家都会做,这就是喝酒的凉菜。先把鸡蛋摊成鸡蛋饼。用大肉馅加调料,味精,盐,料酒等什么的在加粉面调好,再用鸡蛋饼包成长条,用布一裹蒸熟就好了,红色的是肉,黄色的是蛋,加杂撒些绿色的葱花,色香味俱全。吃的时候切成片,温热适度,沾着香辣醋水,大家看在这里,我想肯定都想来泾阳美美地吃上一次。

这就是我的婆家泾阳县,关中的白菜心,天下好县泾三原。在老家长到二十好几,在这里生儿育女,也有二十几年,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我的家乡礼泉现在有闻名全国的关中印象体验地—礼泉袁家村,而泾阳也有崇文,茯茶小镇,乐华欢乐世界等的旅游盛地。我希望她们的明天更加美好,也希望家乡礼泉和泾阳的人们都安康富有,生活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