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卜后筮还是先筮后卜?

 LDS551 2019-02-23

  在古代,“卜”和“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记·曲礼上》有过专门解释: “龟为卜,蓍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也就是说,“卜”是用火烧龟甲,观察龟甲裂痕断定凶吉的方法;而“筮”是以蓍革为用具断定凶吉的方法。

  二者不但起卦工具有区别,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周易》中,龟与象相对,筮与数相对。象为本,数为末。筮是采用经文拟事,而卜依据的是五行八卦原理,是筮的发展。因此,卜的地位更加重要。

  古人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所以一般情况下先筮后卜。遇到大事时,筮法卜法都要用,如果先用筮法占得凶兆,后用卜法求得吉兆,则以卜法所测为准。

  卜筮在古代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有“有疑则卜,无疑则不卜”的说法。如果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就通过卜筮找到前进的方向。但卜筮不能随便进行,一般来说同一件事连续卜筮不能超过三次。

  在具体操作中,占卜和筮法也有不同。

  占卜结论如果是吉兆,说明前景一片光明,或是眼前的困难很快就能解决,那便没有必要再三求证,按照自己的原计划进行就可以了。如果占卜结论是凶兆,就必须取消原来的计划,等待一段时间,虔诚祷告之后进行第二次占卜。如果连续三次都得到凶兆,就应当改变或放弃原计划。

  筮法则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连续进行三次,直至得到吉兆为止。但总数不能超过三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