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侨歌谣

 linmu_x 2019-02-24

  在文昌、琼海、万宁的一些地方,至今可以听到鲜为人知的琼侨歌谣。琼侨歌谣记述了侨乡历史状况,华侨出洋的缘由和遭遇,反映他们在寓居国的情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被专家誉为我国华侨史、国际交流史的活化石。

  老街、骑楼,从建筑风格上讲述着侨乡的历史。咖啡、咖喱,从饮食特点上传承着侨乡的习惯。而一曲曲流传在侨乡里的歌谣,却是在吟唱中记录着侨乡的文化。当咖啡、咖喱仍在侨乡的饮食中盛行,老街、骑楼开始在岁月中老去,我们不知道讲述着华侨故事的侨乡歌谣还会走多远,还能唱多久?

  琼侨产生之日,也是琼侨歌谣诞生之时。琼侨走到哪里,琼侨歌谣就传播到哪里。

  琼侨文化的活化石

  琼侨歌谣是随着琼籍华侨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琼籍华侨的足迹走向世界。

  琼侨的历史始于南宋。明《正德琼台志》载,宋乾道八年(1172年)就有占城(今越南中部)人到海南买马劫人。明清时期,海南岛沿海海寇更加猖獗,他们抢劫财物,掳掠人口。清《崖州志》载,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贼何乔、林容等复犯崖州……掳掠数十人去。”十七世纪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到海南拐骗农民到美洲、欧洲、东南亚充当苦力,俗称“贩猪仔”。在海口就设有“猪仔栏”,大批破产农民上当受骗,卖身为“猪仔”。

  除了掠劫和被骗到国外当苦力外,也有大批居民远走国外谋生。据有关记载,民国成立后,海南出洋人数平均每年一万有余,出洋人数最多的是1939年,达到了5万。抗日战争至解放后,出洋人数逐渐减少。近年来,实行对外开放后,海南与海外华侨进行广泛的联系交往,出国人数又见增多。据2000年人口普查,海南人口786万,华侨就有300多万,分布于5大洲60多个国家。

  琼侨产生之日,也是琼侨歌谣诞生之时。琼侨走到哪里,琼侨歌谣也传播到哪里。琼侨歌谣与琼侨的历史一样,一直走到现在。

  琼侨歌谣记述了侨乡历史状况,华侨出洋的缘由和遭遇,反映在寓居国的情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因此被专家誉为我国华侨史、国际交流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琼籍华侨和侨乡人民的心声,是海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文昌、琼海、万宁的一些地方,至今可以听到琼侨歌谣,但随着老一代华侨、侨眷的逝去,年轻人对这种海南方言歌谣越来越陌生。

  “送夫送到万泉河,河水倒映影双双,夫妻都如鱼和水,鱼水分离几凄凉。”

  留守新娘的离别歌

  在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每天午后,都会见到一位阿婆孤零零地坐在自家门前,兀自望着万泉河的方向。60多年前,梁光华阿婆在村口送自己的丈夫去南洋谋生后,从此再也没有长久的相聚。

  “送夫送到万泉河,河水倒映影双双,夫妻都如鱼和水,鱼水分离几凄凉。”

  “夫郎离家南洋去,一去十年无回书。坐在石上望夫回,泪流成河浸石浮。”

  在琼侨歌谣中,离别的爱情歌唱不尽当时的哀愁。在侨乡,许多妇女都和梁光华一样,承受着分别的痛苦,送走自己的丈夫之后,从此音信全无,只得守着这份爱情,做一辈子的留守新娘。

  提起往事,梁光华阿婆混浊的眼睛闪动着湿润:“我嫁过来3个月,他就去了南洋,一去就是十年。整整十年,每天都盼着他回来,终于有一天,他回来了,当时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谁知没呆多久,又是在村口的小码头,我送他离开,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再也没有回来……”阿婆一直在重复这句话。

  对于离别的歌谣,阿婆不愿意唱,她说自己没读过书,不会唱太多的歌。但当年丈夫再次离家时,她曾站在码头唱了几句,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歌声。阿婆当时唱的什么,她说忘记了。或许她并没有忘,只是不愿意再提起。但在众多的侨乡歌谣中,我们能找到许多诉说离别的歌谣:

  “鸡啼一阵又一阵,夫妻二人将离分,卧在床上不舍起,双双枕头添泪痕。”

  “心中悲痛一阵阵,亲家不久就离分,站在床前嘱一句,十年才回诉天伦。”

  侨乡歌谣中,每一曲离别歌的背后,都有一段离别的故事。直到我们离开,阿婆还是一动不动,或许这种静坐的期盼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在她孤零零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留守新娘的苦楚,离别,还有无望的爱情。

  “无奈卖身当猪仔,离乡别妻泪涟涟,何日归来未有期,相见只在梦中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