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从8台缝纫机开始,经过多年打拼创造了一个世界品牌

 茂林之家 2019-02-25

1978年,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山泾村二大队的一个年轻人,不甘忍受贫困与落后,带领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机组,用仅有的8台缝纫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而那位年轻人正是高德康,当时他酷爱文艺,虽然未能正式学过乐谱,但一般的曲子只要听过两三遍,他就能弹奏出来。

在他的身上更有一股执着而不服输的信念。当时,这个作坊式的缝纫组,既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给别人做一些“来料加工”式的活计,而最远的一个客户则是上海的一家小企业。

他从8台缝纫机开始,经过多年打拼创造了一个世界品牌

高德康就骑上他的那台“二八”式自行车上路了。那时常熟至上海还没有水泥路,尽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即使这样,高德康还是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狂奔”到上海,取到布料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在当天夜里返回村里,来回需要十几个小时。

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口干粮;回到家里,常常是脚肿了,腿酸了,人累得像散了架一样。要是赶上刮风下雨,道路更是泥泞难行。

但是无论有多累,路上遇到多少困难,高德康都会风雨无阻地在当天赶回村里,因为他知道,村里11个弟兄还在“等米下锅”。 第二天,高德康再骑车把加工好的成品送往上海,然后再取回布料,如此反复,一天又一天,这其中的辛苦只有高德康自己知道。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他,可看起来却像一个老头,头发凌乱,满目沧桑。

正式那段艰苦的创业经历,留给高德康的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高德康说:“这段经历造就了我超人的耐力和在困难面前宁折不弯的精神,后来公司在发展阶级经过了数次的大风大浪,我都挺过来了,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1983年的时候,高德康的交通工具已是“鸟枪换炮”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虽然交通工具“先进”了,但高德康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变,换上摩托车并不是为了少挨累、享清闲,相反他却比过去更忙了。过去骑自行车一天跑个来回,现在换上摩托车后,一天要两次往返于上海与常熟之间。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高德康竟然“报废”了6辆摩托车。

他从8台缝纫机开始,经过多年打拼创造了一个世界品牌

1992年是他创业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拐点。在这一年,高德康终于不甘“为人作嫁衣”,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2年后,波司登羽绒服正式面市销售,高德康终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波司登刚刚入市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1994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工厂全年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出了10万件,其余的全部积压在仓库里。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银行的800万贷款又上门催帐了!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了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1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他从8台缝纫机开始,经过多年打拼创造了一个世界品牌

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场,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波司登顺应了潮流,并果断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就是羽绒行业的“第二次革命”——绿色革命。

波司登推出的绿色服装概念是要指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产品。

据此,波司登与美国杜邦公司联合,采用了杜邦公司的高科技羽绒内衬TYVEK PLUSDOWN ,该产品具有轻巧、牢固、既抗风又透气的特点,使羽绒服手感更柔软,穿着更舒服。

只有实地考察才能知道人们到底需要什么,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再多加努力,成功也就近在咫尺。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