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痿病的论治

 一日一方养生馆 2021-03-03

中医对痿病的论治

来源:《杂病心法要诀》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原文:

一、痿病总括:

五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肺热叶焦皮毛瘁,发为痿 不能行,心热脉痿胫节纵,肾骨腰脊不能兴,肝筋拘挛失所养脾肉不仁燥渴频。 

【注】五痿,心、肝、脾、肺、肾之痿也。痿属燥病,故皆因肺热而生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阳明无病,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虽有肺热不能成痿也。 

肺热叶焦,阳明虚弱,津液不化,筋骨失养,皮毛瘁痿,发为痿 不能行也,因而心气热为脉痿,则胫节纵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因而肾气热为骨痿,则腰脊不能兴举,肺兼肾病也。因而肝气热为筋痿,则筋失所养,拘挛不伸,肺兼肝病也。因而脾气热为肉痿,则胃燥而渴,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 

二、痿痹辨似:

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但观治痿无风药,始晓虚实别有因。 

【注】痿痹之证,今人多为一病,以其相类也。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痹病通身肢节 

疼痛。但观古人治痿,皆不用风药,则可知痿多虚,痹多实,而所因有别也。 

三、痿病治法:

痿燥因何治湿热,遵经独取治阳明,阳明无故惟病肺,胃壮能食审证攻,控涎小胃湿痰热,阳明积热法三承,胃弱食少先养胃,久虚按证始收功。 

【注】痿属燥病,因何而用治湿热苦燥之药?盖遵《内经》之治法,独取于阳明胃也。故胃家无病,虽有肺热,惟病肺而不病痿也。是知病痿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湿热、或积热、或湿痰,不论新久,若胃壮能食,当先审证攻之。胃有湿痰,用控涎丹攻之。有湿热者,用小胃丹攻之,有积热者,用三承气汤攻之。此治胃壮能食之法也。若胃弱饮食减少,气血津液不足,当先以补养脾胃为主。其有久病留连,诸虚燥热,或攻下之后调理,当审证治之,始收全功也。

方一、加味二妙汤 

加味二妙湿热痿,两足痿软热难当,防己当归川萆 ,黄柏龟版膝秦苍。 

【注】热难当,谓两足热难当也。膝秦苍,谓牛膝、秦艽、苍术也。 

方二、清燥汤 虎潜丸 十全大补汤 加味金刚丸; 

时令湿热清燥效,阴虚湿热虎潜灵,久虚痿软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苁蓉。 

【注】清燥汤在内伤门。虎潜丸有成方。全金主,谓十全大补汤、加味金刚丸,久病气血虚,以十全大补汤为主;筋骨痿软,以加味金刚丸为主。加味金刚丸,即萆 、木瓜,牛膝、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也。

散人注:中医的痿病是指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今天说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大致都属这个病名。

    这里认为,按照《内经》的说法,痿病归咎于阳明胃经。当以湿热苦燥治疗,这是学习中医者应该注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