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告诉我们:中医诊所要想经营好,千万不能犯这些错

 医馆视界360 2021-01-25


1

营销是正常的,但不能太过,尤其不能为了吸引而吸引,诊所毕竟是治病救人的场所。

《老中医》第3集中葆秀自作主张倒贴诊费,虽然吸引了很多客户,但注定是昙花一现,东窗事发的时候,还很容易造成负面效应。

而且倒贴诊费也是很耗成本的事,一直倒贴又能坚持多久,当客户习惯了你的倒贴,你再承受不起想要收回时,恐怕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骗子”,也即“升米恩,斗米仇。

另外在同行看来,此中行为可能也会被看作是破坏行规,虽然同行是竞争关系,但并不代表就是敌人,有竞争才有动力。而倒贴诊费,只会让自己在同行中树敌更多。

所以翁泉海知道后,就责备葆秀,说她这是歪门邪道,是欺骗,是心术不正,有辱他孟河医名。哪怕葆秀是为他好。

针对现实中的中医诊所,尤其是新开的,免费义诊是可以,甚至是必要的,但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贴合环境,再做出系统的安排,不能随意为之。

2
饥饿营销想用就用

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所以商家一般会故意通过一些手段,比如饥饿营销,来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吸引客户。

但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可能会让消费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甚至觉得自己被蒙骗,从而伤害自己的品牌。

《老中医》中包子铺就是这样,每天只卖100屉,可能又雇了一些拖在排队,所以有效产生了羊群效应,激起了客户的购买欲,许多客户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迫切想买来尝尝。如果包子确实好吃,肯定长龙不断。

赵闵堂看到这一现象,就问一个小兄弟,“小兄弟,这包子好吃啊?”“我头一回买,不知道好吃不好吃”,“那你为什么还要买?”“一天就卖100屉,尝尝呗。”

赵闵堂深受启发,他的医馆现在门可罗雀,为什么不参照此法呢?所以他回来就叫徒弟在门口挂上了“限号牌”,每天限号20人,结果没人;后来改15人,还是没什么人,再后来10人,最后5人,一直都收效甚微。

剧中选取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姑娘来看病,她问每天才看5人,那自己是第几号,赵闵堂说第3个,姑娘纳闷了,她说她姐姐刚才来是第4个,怎么她就成第3个了。赵闵堂辩称自己太忙不记得了,姑娘立马不乐意了,说他心术不正,靠着限号的把戏来招揽病人,骗子。

所以,搞饥饿营销不能想搞就搞。像赵闵堂这样,好不容易来个患者,却没把握好,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营销一定要有系统的策略,客户来了服务好才是最后的关键,否则不但留不住,还落下个不好的名声。

3
只为自己,不为患者

因为秦仲山的官司,赵闵堂虽不是最大受害者,像翁泉海那样患者避之不及,全上海几乎都知道他治死人,而予以防备甚至唾弃。

但赵闵堂的医馆也颇受影响,患者一天比一天少,要不然他也不会出现以上为招揽客户而绞尽脑汁了。

他想尽快扭转目前的颓势,结果机会来了。

上海某医院有一名胎死腹中的孕妇,治了十来天都没排出死胎,想要手术又怕产妇不能度过感染期,所以愁得没办法了,找了几个中医,可是大家都怕背黑锅不敢接。

最后赵闵堂接下来了,这是他一炮打响,扭转目前困境的大好时机,当然不可错过。

当他自认为死胎即将排出的时候,立马叫徒弟去请了记者,并在采访中,自信到自负,几乎不给自己留后路,一点都不害怕,万一失手打脸怎么办?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最后他失败了。为了怕打脸,竟拉上徒弟一起扯谎推卸责任,又找吴雪初给他出主意,最后幸好是翁泉海给他挡了刀。

此时的他,几乎完全把患者抛诸脑后,一心想着如何甩掉这个烫手山芋,而翁泉海的挡刀在他心里就是愚蠢至极的不自量力,“想出名想疯了。”殊不知翁泉海更多是:人命关天,“就是扛不动也要试试。”

可哪怕翁泉海为患者扑心扑肝,患者家属仍然无法对他释怀,幸亏葆秀试药给他争取了一个机会,家属才愿意配合,最后孕妇成功排出死胎。

患者家属感激涕零,问翁泉海想要什么报答,翁泉海说,“您能给我来一碗阳春面吗?我饿得实在走不动道了。”

看到这里,赵闵堂和翁泉海的鲜明对比,不得不让人动容和感慨。

有些人,中医对他来说,充其量只是一个职业;而对有些人来说,则是全部,是患者性命所系的天大的事,所以才磨砺成为一代大师。

对于中医诊所来说,也应如此。真心为患者,是最大的营销利器,也是永恒的价值准则。

另外,治病救人永远不要把话说得太满,给自己留余地,就是给患者留后路,说话做事,请千万要慎重。

4
处方写得张牙舞爪

《老中医》第4集中,翁泉海说,“大凡名医都非常重视处方书写的工整。字是一个方子的门面,是这个医生的文化底蕴,跟才华学识的外露。”

一个中医的功底首先是看字。字写得好,患者看了才会赏心悦目,并打心底尊重和信任这个医生,十分病就去了一分。

反之,处方写得龙飞凤舞,张牙舞爪,患者看不懂,心情肯定不好,久而久之,肯定不会再找你看病。更重要的是,怕药师配错药,贻误人命。

许多网友表示,“这段讲得太好了,当下医生应该多听听。现在许多医生处方写得就是鬼画符,天书,根本看不懂,问了还不耐烦,患者心里着实苦。”

所以,诊所应当注重,医生不光应只是用技术看病,字写得好不好,处方清不清楚,也是一种看病。不能因为患者看不懂,你就“龙飞凤舞”,那不是看病,那是秀技。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都电脑开处方了,谁还手写啊?

但就像现在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人们还需步行一样,一个中医应该写好他的字,任何时代都不该褪色。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