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赵、韩兄弟三人灭了智氏分家以后,刚开始还分家不分心,同心协力共奔小康。 但赵无恤、韩虎和魏驹老哥仨去见周文王以后,他们的后人就开始互相看不顺眼了。先是赵浣想联合魏斯灭了韩虎的儿子韩启章,后来韩启章又想联合魏斯灭了赵浣。 魏斯是魏驹的孙子,估计他爹死得早,所以他就直接即位了。面对着赵、韩两位世叔地拉拢,他很是苦口婆心地劝导。 他对赵浣说:你就别打着分化魏、韩然后各个击破的主意了,因为你赵国太强了,所以我们两家都很清楚,跟你合作那就是于虎谋皮。所以,我是不会帮着你去打韩国的。 他又对韩启章说:你也别想着咱俩联合能干掉他赵浣,赵国太强了,所以这想法是不现实的。真要硬拼的话,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那不打架我们能干点啥呢? 魏斯就跟他们分析说:咱们三家这地方太封闭了,想要扩张就得对秦、齐、楚、燕等国用兵。但如果咱们三家打来打去,互相拖后腿,那谁都别想发展。所以,咱们三家只有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才能有出路。 赵浣和韩启章都觉得这个魏斯说得挺有道理,很识大体,就彻底服气了。虽然说这哥俩还是有点不对付,但至少放弃了内斗,各自埋头苦干,继续向着四个现代化勇敢前进。 但只有魏国在魏斯的英明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李悝 公元前445年,也就是灭智之战的十年之后,年方28岁的魏斯即位。 年轻的魏斯很清晰地看到,三晋之国所处之地绝非可以高枕无忧的乐土,而魏国所属的疆域更是尴尬。 当时魏国的疆域就像一个西窄东宽的大裤衩一样,西边挨着秦国,西北角还别着个义渠国,裤裆夹着韩国,腰上顶着赵国,东边蹬着齐国,腰底板还踩了一点楚国。至于宋、鲁、卫等国就不必细说了,就当它们是袖在裤衩上的小花吧。 大体来讲,它就像沿着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画了一个倒过来的“”字,而韩国则是在它下面画了一个“凸”字。 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魏国正处于所有诸侯国的包围之中。 在战争中,这样的地方被称之为——死地! 但魏斯并不气馁,因为他很快就发现魏国出产一样特产:人才。 而魏斯恰巧是个能发现人才、尊重人才的领导。于是,魏国就开始了它的腾飞之旅。 卜子夏,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需要指出的是,他并不格守孔子的克己复礼之道,而是对当政之道更感兴趣。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种为政济世之学,深得当时各国学士之心。因此,他到魏国之后,魏国就隐然成为文化中心了,吸引了大批人才到这里。 这个卜子夏与田子方、段干木合称“河东三贤”。至于贤到什么程度,反正你不用去问他们有什么施政成就,你只要知道,他们三个在当时很有名就行了。 魏斯就知道他们很有名,所以就以师礼相待。 据说这个段干木隐居的时候,魏斯大半夜的来拜访他。结果这个段干木说自己遵循“不为臣不见诸侯”之礼,翻墙头跑了。 但这魏斯求贤若渴啊,于是每次路过段干木家门口,都要在车上行个礼,以示自己的诚意,最终感动了段干木,就出来辅佐他了。 有了贤于名的人,也得有贤于政的人。 这个人就是李悝(kui)。 李悝原本是地方官,后来为卜子夏推荐进入了中央,成为了魏斯的重臣。 在当时,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学派,而这个李悝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并且是法家中秦晋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与齐法家学派奉行的“法教兼重”不同,秦晋学派主张的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们的政治理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李悝在担任魏斯的国相之后,在魏斯地支持下,按照法治理念,开始了变法改革。这次变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 废除贵族特权。给基层人才有上升空间,使魏国一时间人才汇聚; 发展农业。由政府控制粮价,鼓励农民开荒,梳理税收政策,使魏国真正富强起来; 颁布《法经》。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对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军功奖励做了详尽的规定,使魏国有法可依。 整顿武备。根据军队作战特点,重新进行军伍编排,进行军队现代化改革。 身为战国诸侯中第一个变法的国家,魏国的国运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成为了三晋乃至整个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2、乐羊 有了贤于政的人,也得有贤于军的人。 当时赵国和燕国、齐国三国交汇处有个小国,叫中山国。这个中山国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一样,镶嵌在赵国的疆域内。 到公元前410年左右,魏国已经把秦国揍得生活不能自理了。于是,这魏斯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就借道赵国去打中山国。 中山国小归小,但也不是泥捏的。于是,一场混战下来,魏军竟然大败,并且魏军将领翟靖被中山国主将乐舒给干掉了。 翟靖是魏斯重臣翟璜的儿子。而翟璜府上有个门客叫乐羊,是乐舒他爹。 这就麻烦了。正常来说,翟璜就算不找乐羊算账,至少也得把他撵走吧,省得在眼皮子底下看着烦。 但翟璜不愧是魏斯的重臣,不但没把乐羊赶走,反倒在魏斯面前推荐他带兵再攻中山国。 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他要是带兵,肯定会投降中山国。 但魏斯一看翟璜以身家性命担保,就于公元前409年拜乐羊为将,再次借道赵国,统兵攻伐中山。 实事证明,乐羊的确有两把刷子,把中山国打得缩进城里再也不敢出来。中山国当时的领导中山恒公一发急,竟然把乐羊的儿子乐舒杀了,然后做成肉汤送给乐羊。 乐羊端着肉汤一饮而尽。 但把人儿子杀了也挽救不了中山国,最终,乐羊攻占中山国全境。 魏斯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 睹师赞笑笑: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之后,魏斯为表彰乐羊之功,把灵寿封给了他。但也到此为止了,此后乐羊再无所用。 把乐羊打发走了,魏斯也挺得意,就趁开会的时候,问下面的人:你们说说,我是什么样的领导啊? 大家都说:您当然是仁德的领导啊! 有个叫任座的却说:领导您得到中山,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真不算仁德。 魏斯勃然大怒,一拍桌子:你给我滚! 任座也站起来:滚就滚!说完,扭头甩门而去。 魏斯气得直哆嗦,扭过头又问翟璜:你来说说,我到底是什么领导? 翟璜淡然道:我听说领导仁德,下属就敢直言。刚才任座说话就很直,所以您就是个仁德之君啊! 魏斯哈哈大笑,一拍翟璜的肩膀:还是你小子会说话。行了,去把任座追回来吧。 3、吴起 翟璜除了会说话,还很有识人之明。正所谓“领导忧虑邺城(河北临漳县),我推荐了西门豹;领导想讨伐中山,我推荐了乐羊;领导的儿子没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 秦国怎么办?没关系,在翟璜的推荐下,吴起已经担任西河郡守很久了。 吴起,卫国左氏人,早先混迹于鲁国。 当时齐国攻鲁,鲁国的国君鲁穆公(姬显)有心起用吴起,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穆公就有点担心。 然后吴起就把自己的老婆杀了!!! 鲁穆公倒也守信,直接拜吴起为将,而吴起也不负所望,率军大败齐军。 武将打仗,总有文人在朝说三道四,这已经成了历史铁律。吴起当然也不例外,自然有人向鲁穆公面前说三道四,说他当年师从曾参,但母亲去世他也不回去服丧,因此曾参跟他断绝了关系。如今,为了一个大将的职位,他居然杀死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绝对是一个小人!况且,小小的鲁国打败了强齐也未必是好事,有这个名声,各国都要来打鲁国了。 说这话的人就有点不厚道了。虽说吴起本身的确有问题,可就这个事来说,当初要抵抗齐国的是鲁穆公啊,结果打败强齐还未必是好事,按这说法到底是被齐国打败好,还是打败齐国好呢?估计要真败了,这人就又要说他有丧师失地之罪了。所以说有些奸佞之人的确可恨,他要说你不好,你怎么做都好不了。 结果就是鲁穆公免掉了吴起的官职,这吴起也是有口难辩,只好投奔魏国。魏斯向李克(当为李悝)征求对吴起的看法。李克说的很客观: 此人贪婪而好色。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就算齐国的司马穰苴也不如他。 说起这个时代的军事家,世人多知道吴起、孙武,但司马穰苴的事迹却很少听说。但是唐肃宗建武成王庙,内设历代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五人,除吴起、孙武、白起和乐毅外,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司马穰苴。 魏斯也是个爽快人,一听这哥们儿比司马穰苴都厉害,直接就任命吴起为将,即刻带兵攻秦。 公元前409年,吴起攻克黄河西岸的临晋(陕西大荔县)、元里(陕西澄城县),并在此筑城。 次年,吴起再次伐秦,这次一直打到郑县(陕西渭南市附近),秦军只能退据洛河之西。 自此,魏军尽占河西之地,并在此设西河郡,由吴起担任郡守。 从此,魏军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之西一条狭长之地长达八十年,使秦国彻底断绝了与中原的沟通。 要说这吴起在带兵打仗方面还真不含糊,身为主将,他能与士兵同食同住,一点也不搞特殊化。这种事情,说着容易,还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就放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个村长就想住豪华办公楼的也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将上下尊卑视为礼法的那个时代。 更可贵的是,有个士兵得了毒疮,吴起竟然亲口为他吸吮伤口,将里面的毒脓吸出来。 但是,这个士兵的母亲吸说以后,却放声痛哭,有人奇怪的问她: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兵,人家吴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哭个什么劲呀? 这位母亲说:我不是为这个事哭。当年吴将军为孩子他爹吸过毒疮,他父亲打起仗拼命冲杀,最后就没回来。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毒疮,不知道儿子会战死在哪里,所以我才哭的啊! 不知道吴起听到这话,会不会把手一摊,说一句:好尴尬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