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现新一代美术教育家的理论研究成果——“新生代美术教育书系”新书发布会正式举办

 鬼马mm 2019-02-26

2018年6月13日晚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新书发布会在福州西湖宾馆举办

本次新书发布会旨在推介“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展现新一代美术教育家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奚传绩、钱初熹、汪晓曙、胡知凡、李永正、张煜明、沈小虞、尹少淳、侯令、龙念南、赵军、刘冬辉、张劲、崔卫等知名大咖以及各省教研员来到会场,为“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坐镇。

发布会上,主编尹少淳教授表达了对新一代美术教育家的祝贺和希冀。李静博士、周春花博士、徐丹旭三位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写作感想和出版体验。

在场专家教授和教研员们充分肯定了新一代美术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对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的成书质量高度赞誉。

最后,主编尹少淳教授向活动期间积极支持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推广工作的福建省普通教育研究室赠书。




为发布会坐镇的美术教育大咖


作者周春花博士与年青的教研员读者合影留念



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合伙人——主编尹少淳教授、作者徐丹旭副教授、编辑王正端副编审合影


焦头烂额的主编签名中……


焦头烂额的主编签名中……


焦头烂额的主编签名中……


焦头烂额的主编签名中……



焦头烂额的主编签名中……


……


……


……





“新生代美术教育书系”丛书介绍


   

√ 探讨当代美术教学新特点

√ 关注美术教育新问题

√ 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独立判断

√ 启迪性的思想和新颖有效的方法


        

“新生代”们各有侧重地运用了哲学思辨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实验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现代研究方法。这些学者都具有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驾驭不同研究方法的能力。每位作者都能坚持独立的思考,进行独立的判断,大胆提出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思想和新颖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关注和追踪。



序言节选


主编 尹少淳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在自然科学中,“新生代时期”形成了被称为新生界的地层,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

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所谓新生代,也即现代生物时代。

作为社会意义的概念,“新生代”的用法广泛而模糊。

“新生代歌手”“新生代作家”……


概而言之,在社会学的语境中,新生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老一代而言,大致指称最新的一代,朝气蓬勃,富有锐气和创新精神,或许又隐含着些许不成熟的意味。

……

这套书系的作者,也即所谓“新生代的美术教育家”,他们大致有如下特点:

其一,年龄跨度较大,最大的在40 多岁,最小的也在30 岁左右;

其二,在高校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其三,大多数均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美术教育怀有深沉的感情并具有深刻的认知和丰富的经验。

……

无论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还是“让子弹飞”,历史复演同样的悲喜剧,但正是在这种悲喜剧中,人类社会却真真切切地发展了。

……

世界毕竟是新一代的,对他们应该期待、包容、支持和鼓励,为的是让人类社会的大舞台不断出现新的面孔、奇的景观,保持不绝的生气和永恒的魅力。“新生代美术教育家书系”编辑出版的目的正在于此。



出版感言



本书关注美术教育领域的文化转向,从20世纪美国美术教育思潮的变化、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的文化愿景、美术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美术教科书的人文追求等方面阐述文化转向的来临。文中以“跨界”“社会文化议题”“视觉文化”“民间公民文化”“身份差异”“艺术阐释”等关键词为主线,搭建起美术教育文化转向的框架。通过分析美术教育的文化认知价值,尝试建构文化转向后的美术教学模式,并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将这种美术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



01


美术教育是一个批判性的文化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是批判性的文化工作者,学生是批判性的文化消费者,美术教学即师生共同协商,借由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媒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批判性地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文化”议题,培养学生对人类文化、本土文化以及自我的批判性认知能力,最终能够促进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意义认知。

——周春花博士

 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本书微信购书页面





本书着眼于美术教师专业发  展的诸多问题并加以认真梳理,在知识与行动中建立一  种关联,这种关联的焦点就  落实在美术教师身上。通过  质性研究的方法,阐释美术  教师要在“应该知道”和“知道  如何去实践”上行动。



02


正如“教学,是‘学习’的专业”,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二十世纪的宣言,如今已成为国际共识,今日学校美术教育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或许可表述为:每一位影响学生美术学习的人都必须时刻地学习。换句话说,美术教师连续的专业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美术学业成就。

——李静博士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

资深编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本书微信购书页面





本书围绕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设计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推开了全新的教学视野。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找到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契合点,在使用信息技术革新美术教学的道路上摸索出有意义的模式,从而为一线的美术教师们更新教学理论、提供教学实践的范例,使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展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03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历经迭代,最终落实到学生的深度学习上,技术亦逐渐成为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有效伙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广泛的研究前景,未来已来,吾将上下而求索。 

——徐丹旭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