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精准临摹——以《得示帖》为例(二) 临帖要养成一个细心观察的习惯,由前文的“笔墨精良”及“察之尚精”,我们大致感受了精准的要义,那么下一步就是孙过庭《书谱》所言的“拟之贵似”了。一个“似”字,道出了临摹的难度,因为达到一模一样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接近原帖,这也是为什么建议习书者在对临之前多尝试一下双钩、单钩摹写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初步了解原帖的形与神,大有帮助。 在此基础上,对临之时,要时刻考虑精准之高要求,兼顾每一个细节,还要考虑整体的大感觉,在一丝不苟而又合乎自然的状态下,力求逼真,只有“拟之贵似”,每个笔画都能体会到在平面与垂直两个方向的用力,把握住分寸,方可进一步体悟单字结构。 关于对用笔的精准要求,主要是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这三点基本适用于“二王”所有尺牍作品的临摹。下面结合《得示帖》谈谈更为具体的解析与训练。首先要说明的是,王羲之笔法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一拓直下,或者称之为“切笔”,这也是目前帖学领域颇为认可的技法理论。换个说法,临摹王羲之,关键就看是否领会掌握“一拓直下法”,这关系到用笔过程中最常见的起笔之处。落笔之际,顺势切入并铺毫,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笔锋朝向左上顺势右下切笔,然后或右行或下行,带出简洁爽利味道,方笔明显,洒脱至极。 把握了“一拓直下”(或说切笔)的基本方法后,再来全面结合单字临习,从而体会更为丰富的用笔。我们大致分成八个方面来谈,分别是:1.起笔变化,2.使转不同,3.运笔节奏,4.点画重叠,5.收笔特点,6.点线面分析,7.笔势往来,8.轻重分明。 其中涉及到对运笔节奏的基本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似匀速的笔画在行笔过程中,实际有着疾徐不同,起笔稍慢,行笔稍快,而在自左向右稍切笔之时动作显然要慢;二是对于一个笔画而言,中间行笔稍快,其中的横、竖较为明显;三是在使转尤其是圆转之中速度变化不要太大。 再比如,点画重叠。重叠时的笔锋用力即与垂直方向上的用力相一致。此外还要增强几点认识,笔画交叉是重叠,但往往是在行笔过程中,交叉之处并没有垂直用力。而我们所强调的是笔锋在既有笔画处再用力,比如顿笔、切笔等。此时应该注意三点:一是重叠并不是模糊,不能随意填涂;二是必须按照行笔路线完成所有用笔动作;三是越是垂直用力处越要调整好笔锋。 由收笔的特点关系到字中血脉的笔势问题。为什么有些初学者临习缺少神采?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缺少对书法艺术中的时间特质的理解造成的。书法艺术同音乐有很大相似之处,即在不可重复与不可中断的前进中,来完成每一点、每一字乃至每一行的运笔。所以,凡是有气韵的行书,笔势都是极为重要的,王羲之尺牍更为明显。这也是习书者必须严谨对待的课题,可以慢一点临,认真分析,尽量注意到左顾右盼、前呼后应。 由笔势这一角度再做延伸,因为笔势是笔画之间的承接,所以有些牵丝映带就会因为书写的轻重疾徐而呈现出或虚或实的状态。比如《得示帖》中“不欲”二字就是似断似连,而“吾亦劣劣”四字就是实连,此处根据书写自然的要求,再转化成创作时就可以处理为不同方式,或者虚连,或者断开,只要笔势承接即可。但是,在这件尺牍中,还有两处——“未佳”“耿耿”,却与常见的笔势不同。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 笔势往来示意图 许传良临《得示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