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陈正兴 2019-02-27

“城市更新”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频频提起,被称为“城市黑洞”的街区、废弃的工业遗址、遗弃的停车场、失去活力的历史建筑成了今天争论的焦点。当陈旧与创新相逢,现代设计别出心裁地“嫁接”在这些亟待更新的建筑上,惊艳了视觉,也为老建筑带来了新生机。碰撞意味着争议,但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的成功激励着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建筑师大胆设想,于是有了以下10座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旧交替”的精彩建筑。

巴黎时尚设计之城

一直以来塞纳河两岸都被认为具有很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对市民和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奥斯特里茨码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07年,建筑师Georges Morin-Goustiaux应巴黎港要求,在塞纳河畔设计建立了巴黎第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装饰性外墙的货仓,这也是巴黎首个现代码头,20世纪30年代渐渐被淘汰。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2008年,几位建筑师赢得了将这个旧的水上交通仓库改建为开放式文化中心的设计竞赛,其中雅克布+麦克法兰事务所赢得了“时尚设计中心”项目的设计合同。这栋2012年启用的建筑不仅汇集了展览空间和工作室,还有酒吧、舞厅和屋顶平台,充满“时尚、新潮和刺激”,是喜爱大众文化的巴黎年轻人光顾的地方,每年夏天这里都会出现各种酒吧和其它临时消费场所,使得城市中这一新的热点不断升温。这里同时也是法国时装学院的所在。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安特卫普港务局

在电视剧《恋爱先生》里,靳东饰演的男主出场时,一座“水晶蚱蜢”似的建筑一闪而过,那就是安特卫普港务局大楼。在比利时最大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码头,风格古典的废弃消防站仿佛被异次元入侵一般,原有外墙保留完好,一整块水晶石般的玻璃体架在屋顶,形成一处可容纳500人办公的现代空间。从外部看,新旧建筑体各自存在;而在内部,玻璃体的结构柱直插入原有建筑,以此作为垂直交通的通道,消防站的中央庭院被玻璃封闭,访客可以从中庭走进公共阅览室和图书馆。形似蚱蜢的建筑作为港务局的总部,为这座城市创造了一种大胆而独特的建筑形象——扎哈的手笔,一如既往地夺人眼球。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体块切割的外立面倒影出城市的天空,色彩与光影随着日光变化,就像港口水面泛起的波纹,闪闪发光的外观暗示着安特卫普“钻石之城”的称号。安特卫普港务局总裁马克·凡·皮尔(Marc Van Peel)曾表示,原有的建筑风格让人回想起16世纪安特卫普的黄金年代,而如今新建的当代建筑将会代表安特卫普下一个黄金年代的到来。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汉堡易北音乐厅

二战期间,存储面积达1.9万平方米的汉堡老港口最大的仓库遭受了轰炸,损坏严重。战后德国百废待兴,修复成本过于昂贵,1963年,原有仓库被炸毁后在原地重造,但仍然未能逃开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在20世纪90年代彻底“失宠”。2003年,汉堡市政府为了提升汉堡的形象,委托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团队——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计划在这里打造一座音乐厅。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尽管设计的概念很简单——在仓库上面加一个波浪形的玻璃盒子,但这个音乐厅却险些成了“烂尾楼”。这个花了10年、超10倍预算、斥资7.9亿欧元才改造成的新地标——德国汉堡易北音乐厅没有令人失望。音乐厅建筑共分两部分,下半部是方方正正的红砖房,上半部是屋顶呈波浪状的不规则建筑,位于两者之间的是一个观光平台,可以眺望易北河以及汉堡市的景色。设计风格与历史悠久的老港区完美契合。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德累斯顿军事历史博物馆

战争给德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血色记忆,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中保存着战争留下的痕迹。2001年,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提出转变为军事历史博物馆,这意味着展览空间需要增加。博物馆原本要求保留原有建筑的外立面,只是在前部延伸出一个建筑,但设计师利伯斯金打算彻底破坏建筑原有的对称和谐,这种冲突感能让人更直观地体会到战争带来的伤痛。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重达140吨的楔形钢筋混凝土玻璃体冲着建筑一侧斜斜“砍”下,楔子所指的正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轰炸机飞来的那个方向。这个有5层楼高的“玻璃楔形物”的顶部,有一个30米高的观景平台,可以观看曾经遭受严重轰炸的德累斯顿的全景。沉重的传统建筑与尖锐的新形体的对比所产生的紧张关系和颠覆感,赋予历史与文化的符号象征。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牛津大学中东研究所

圣安东尼学院的中东中心是牛津大学的现代中东跨学科研究中心。圣安东尼学院内的建筑风格迥异,不锈钢表面的流线型大楼在与原有建筑和校园环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将这些建筑链接在一起,同时仍使它们保持独立,留有各自的特色,为中东中心的文献、图书馆和学术项目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空间。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这座被称为“软桥”的建筑同样由扎哈·哈迪德设计,仿佛一条时空隧道漂浮在半空。由于地块面积有限,大楼的西面幕墙被设计成曲线状,这也为百年的红杉树和它庞大的根系留出空间,排水系统被隐藏到路面下,以保证树木吸收到足够水分。不锈钢表面柔和地反射自然光线,变幻的天色映上墙体,与维多利亚时期的修道院和图书馆融合,同时又颠覆了旧的气息。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多伦多市中心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人次慕名而来。作为北美第5大博物馆,ROM 始建于1912年4月,1914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最初,ROM是作为多伦多大学的一部分,直到1968年才由安省政府接管。ROM是加拿大拥有最多收藏品的博物馆,涉及自然科学、动物生态、艺术及人类学等。

哪怕不为着丰富的馆藏,冲它特立独行的形象也值得前来参观一番。ROM的正门犹如多把刺向苍穹的剑,从优美的古典建筑里破墙而出,无论白天黑夜始终熠熠闪光。厅内交错的空间设计创造了一系列中庭,庭院则将古典和现代分离,也让人们得以观赏修复后的传统立面全景。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纽约隐形建筑

纽约曼哈顿下城历史街区内有一座看不见阁楼的“隐形建筑”,那是一座历史超过150年的黑色立面公寓楼,加建的多层阁楼与建筑顶层相通,与两侧的浅色楼梯迥然。你或许会问,如此鲜明的对比,如何视而不见?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隐形”的渊源要从当地对“违建”的规定说起。纽约地标建筑委员会要求加建的阁楼体量必须不能干扰街面行人视角中原有立面的形态,不允许在屋顶私搭乱建,不过只要走在大街上看不见就可以。设计团队灵机一动,调研周边街区,找到能够无遮挡直视屋顶的最远点并引出视线,来给出阁楼屋顶所能获得的最大形状;然后再把合适的屋顶几何形式以及建筑规范给出的其他条件全部代入这个最大形状内去做减法,剩下的部分就是可以扩建的部分。经过测算,加建的阁楼被设计成一个阶梯式、类似皇冠的造型,从行人的角度看来,阁楼前端扩高的部分仿佛不存在,与原建筑浑然一体。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新加坡空间亚洲中心

新加坡的空间广场集结了大量家具品牌,其展示售卖的空间包括并肩而立的欧式白色平房和“玻璃魔方”。白色平房原本是一座别墅,作为生活化、沉浸式的展示空间,在这里看不见价签,只有智能衣柜、毛绒沙发、厨具、餐厅等拼凑出的一个“家”。更现代的玻璃建筑则位于综合体的中央,在4层的景观阳台上,玻璃建筑因为广场上的大幅广告灯箱映照出缤纷色彩。两座建筑之间的分界墙被打破,转而用楼梯连接,在不同的尺度间穿梭,提高了建筑形式整个内在空间的丰富程度。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圣培多尔圣弗朗西斯修道院

在接手圣弗朗西斯修道院的修葺扩建任务时,建筑师大卫·克罗斯(David Close)的第一感受是,这间修道院有两幅“面孔”。从外表来看,已历经数个世纪的修道院如同一个无法修复的废墟,整个建筑外墙粗糙,形状也不规则得令人怀疑最初设计它的人是否只是抱着“到哪儿算哪儿”的心态来堆砌的石材;但走进内部中殿,天光从穹顶洒下,圣心陡生,让建筑师有了新的灵感。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建筑师的任务不单是修葺,还要将一个小礼堂以及一座多功能文化厅融入教堂中,让它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尽可能保有原有教堂的模样。建筑师表示,与其再现这座教堂,不如以不破坏建筑原本的衰败感和破损痕迹的方式与建筑的原有脉络相融合。于是,教堂建筑的主体被保留下来,新的文化厅借用了教堂的不规则外形,凌乱中却见秩序,与原建筑“和平共处”。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谢菲尔德肖勒姆街192号

肖勒姆街192号位于在谢菲尔德的文化产业区保护区的边缘,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工业砖建筑。虽然没有列为保护单位,但它在当地具有重要价值。改建项目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其功能,在保留原有工业风的前提下,从上方将双层餐吧和复试办公空间嵌入,代替原先的斜面屋顶。改建后的肖勒姆街192号成了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扩建部分用简洁明朗的现代风调和了工业风的粗犷,也折射出对过去的铭记、对未来的期望。

在历史建筑上“嫁接”现代设计,十种脑洞令人惊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