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独秀谈书法:天分加勤奋

 冬不拉拉 2019-02-28

转自今日头条:团结报党派e家,版权归原作者。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对书法艺术的观点也有独到之处。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早年的书法由于受到陈独秀的批评,从而发愤学习书法而最终成为书法大家的故事中,也可见陈独秀对书法的见解。

对此,据沈尹默撰写的《我和陈独秀》一文中指出:

光绪末叶,陈独秀(那时名仲甫)从东北到杭州陆军小学教书,和同校教员刘三友善。

刘三原名刘季平,松江人,是当时江南的一位著时望的文人,以刘三名,能诗善饮,同我和沈士远相识。

有一次,刘三招饮我和士远,从上午十一时直喝到晚间九时,我因不嗜酒,辞归寓所,即兴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翌日送请刘三指教。刘三张之于壁间,陈仲甫来访得见,因问沈尹默何许人。

隔日,陈到我寓所来访,一进门,大声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其俗入骨。”

这件事情隔了半个多世纪,陈仲甫那一天的音容如在目前。

当时,我听了颇觉刺耳,但转而一想,我的字确实不好,受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又不能提腕,所以写不好,有习气。

也许是受了陈独秀当头一棒的刺激吧,从此我就发愤钻研书法了。

笔者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陈独秀就如何能成为书法家的问题,与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一段谈话。

此据1979年8月濮清泉撰写的《我所知道的陈独秀》一文中指出:

陈在狱中,有许多人请他写字,有的他拒绝了,有的他欣然命笔。他自撰的对联,我记得的有两副。

一是: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一是:海底乱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画家刘海粟到监狱去看他,他就写了第一副送刘,刘也送了一幅画给他。他能写好几种字体,看起来是相当挺秀的。

我喜欢他写的狂草体和郑板桥体。

他说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点天分,也要有些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

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写来写去,超不出碑帖规范,难免流于笨拙。

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而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

我问他,你写得怎样呢?

他说,差得远,差得远,许多年来没有写字了。意思是说天分有一点,功夫是不够的,谦虚之中仍有自负。

上述谈话的内容说明,天分加勤奋,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另外,还要把读前贤碑帖、名家著作,看作与高人对话。

静静地听,细细地品,看出门道来,品出滋味来,将自己融入到其中,陶醉在里面,即所谓“入境”了。(葛培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