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拍吴宇森

 春风过江南岸 2019-03-01

上映8天票房6000万,《英雄本色2018》估计会成为丁晟《硬汉》系列以来导演生涯的票房低谷。要知道,去年年底吴宇森版《英雄本色》重映,票房也有3000多万呢。丁晟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这是一部注定会挨骂的电影,大家会想你有什么资格碰经典,我就拍了,怎么样?”言语之间,有一股决绝的气势。

其实让丁晟导演如此坚决要翻拍的《英雄本色》,也是一部翻拍电影,吴宇森导演当年是翻拍了龙刚导演1967年的同名作品。

那么这样一部作品缘何得到数位导演的青睐,在几十年间被反复搬上银幕?又为何两次翻拍得到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笔者梳理一下三个版本的前世今生,也许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1、从龙刚到吴宇森:从社会写实到浪漫主义

1967年龙刚导演拍摄了《英雄本色》,这是龙刚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同时也是他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处于英国人殖民统治之下,表面上,香港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但那不过是虚幻的表象。

实际上香港警察高度腐败,和犯罪势力沆瀣一气,让整个社会问题丛生。龙刚导演希望能用一部电影去反映这些社会现实,所以初版《英雄本色》的创作定位无关兄弟情义,也不着力渲染黑帮火并,就是一部突出社会问题的写实影片。

由谢贤饰演的李卓雄是一个从监狱里释放的囚犯,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怕连累他的弟弟,于是李卓雄选择了自谋出路。谁料警方想让他再次进入黑帮做线人,而黑帮也希望他能出来做事,可他都拒绝了。最终为了保护家人,李卓雄又一次进了监狱。

一个犯了罪受过惩罚之后的人,为什么不能正常的回归社会?他在社会上遭遇的不公究竟是其自身原因还是社会因素?这是1967年版《英雄本色》的核心之问。

“这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龙刚导演借角色之口控诉了这个社会,用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悲剧结尾,去打破当时香港电影流行的大团圆结局,展现的是他企图革新电影主题的野心和魄力。

所谓“英雄”正是影片中处处碰壁却依旧保有善良的李卓雄,而从格局和创作初衷上看,此后《英雄本色》的翻拍都没有在格局上超越龙刚导演,也正是因为足够大的格局,才使得后来的翻拍可以从中挖掘到足够多的元素。

事实上,吴宇森翻拍《英雄本色》始于徐克导演的建议。当时的吴导已经很久没有戏拍了,正处于事业的低潮期,他找来了周润发,狄龙和张国荣。

周润发当时正背负着“票房毒药”的恶名,而狄龙人到中年被邵氏辞退,曾经玉树临风的少年侠客变成了潦倒失意的中年大叔,加上导演本人都是一群失意的人,因为失意,所以更需要证明自己。张国荣虽然不落魄,但作为一个演员,他还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他也需要证明自己。

在1986版的《英雄本色》里,所有人都憋了一口气,就像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所说:“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吴宇森导演用道义感浪漫了黑帮火并,用兄弟情诗化了利益争夺。无意批判社会的吴导,把兄弟情抬到了极高的层面。用火爆的枪战场面,双雄模式打造了一个英雄神话。

黑帮英雄片这一热潮也由此诞生,一跃而成为经典,以至于人们提到《英雄本色》,如果不刻意强调的话,一定是指吴宇森导演翻拍的这版。这部电影的影响直接走向了世界,开创了“吴氏暴力美学”的先河。

正是吴宇森倾注的强烈个人感情,才使得这次翻拍成为永恒的经典,鲜明的个人烙印也让这次翻拍成为了导演自身创作才华的宣泄,以至于根本不必用“超越原版”之类的话语去形容,毕竟在黑帮英雄片的范畴里,还没有能够抗衡《英雄本色》的电影。

2、从吴宇森到丁晟:从时代精神到无病呻吟

在丁晟导演的镜头下,三位主演试图以一种“热血英雄”的形象示人,可是有吴宇森版珠玉在前,难免相形见绌。如果王凯的表演还算差强人意的话,那王大陆和马天宇的表演就十分尴尬了。

吴版的枫林阁枪战,一句台词没有,可整场戏拍得风流蕴藉,绝对是影史经典。而丁晟导演安排的王大陆去日本复仇的戏,当棒棒糖掏出来的那一刻,影片就有些塌陷的感觉了。不是说硬汉没有柔情,但是刻意的添加改动却让电影更加突兀了,伴随其后的枪战打斗场景更让人觉得混乱不堪。

我们不奢求三位主演的演技超越狄龙、周润发、张国荣,但是在全片反复强调的兄弟情大背景下,没有演出兄弟情深的感觉,一些桥段反而更像是对吴版矫揉造作的改编,还不如直接复刻原作。

你根本没办法说在这个时代的观众眼中,热血英雄就是电影里展现的这个样子。如果说吴版《英雄本色》中的桥段,拿到今天来看还有怀念凭吊的价值,那么放到丁版毫无加持的作品中,还想去诠释这些东西,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相比吴宇森对龙刚导演“借尸还魂”式的翻拍,丁导多少有些缩手缩脚的放不开。贯彻全片的《当年情》配乐,总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翻拍电影。“致敬”这种东西,安排的恰到好处是可以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可当到处充斥着致敬前作的桥段以后,它就更像一个资深影迷的自嗨。

捆住手脚导致了文本的平庸,所以出彩的地方反而是那些保留下来的原作部分。硬添加的女性戏份可有可无,客串的明星毫无必要,太多的琐碎之处让人感觉丁导是大大退步了,可见翻拍不能背负太多包袱。

少了导演个人情感的倾注和时代的结合,新版成功的希望总是渺茫。吴宇森导演当年翻拍,听取了徐克导演的建议,那就是把个人感情放入其中。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剧情其实是吴导凭借着个人情感的加入一点一点磨成型的。

八十年代的香港,总体的氛围昂扬向上,虽然创作团队比较落魄,但是凭着这股劲儿,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就像《英雄本色》的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一样,那个时代的香港,社会心态和这部片子所传递的情感是契合的。

到了《英雄本色2018》里,王凯饰演的周凯标榜自己“不沾毒、不运洋垃圾”,导演试图用这些设定来表明新时代黑道上标榜的某种道义,可这更像是和这个时代脱钩的空洞符号,因为毕竟没人能说清楚这个时代的黑道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

当吴版的《英雄本色》构建英雄神话的时候,不会有这种疑问,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下“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存在。可丁版试图把英雄们还原为普通人之后,失真感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没人会认为这部片子契合了当下社会的某种心态,它在精神上是一部漂着的片子。

不光是这些问题,影片也没有丁晟导演自身风格的凸显。写实上的不到位、动作戏的混乱让人很难把本片和拍出《解救吾先生》的丁晟导演联系在一起。不用去和吴宇森版本的《英雄本色》对比,放在丁导自己的作品体系里,这都不是一部让人满意的作品。

如今来看,三个版本的《英雄本色》是三种情境。龙刚导演的版本少有人看过,处于被遗忘的边缘;吴宇森导演的版本影史经典,奉为佳作;丁晟导演的版本口碑不佳,翻拍失败。

梳理完《英雄本色》的前世今生,突然发现翻拍是个技术活,逐帧的复刻原版没有出路,只有能给作品注入时代气息的翻拍才可能站得住脚。也只有站得住脚的翻拍,才不至于让人时时去想着前作,没准还能反过来超越前作。

【文/赵春晖】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