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之别 诗和词有不同的艺术特质,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格律形式、题材内容、语言特色、风格意境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来讨论诗词格律的不同。 大家知道,诗的种类有律诗、绝句这种具有严格格律的“近体诗”,有格律不那么严格的古风,再早还有自原始社会至夏商周的“古歌”,有《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诗歌,有《楚辞》那种以六言为主的诗歌,有汉魏南北朝的“乐府诗”和文人创作的五言、七言及杂言诗。唐代以降,诗歌形式主要是格律诗和古风。我们比较诗词差异,主要就是比较格律诗与词,而主要论词。 词又称“长短句”,是以词谱为格律来写作的,每一个词牌的词谱都不一样,其句数、字数、句式、平仄、押韵以及某些要求对仗之处,都有自己的格律要求。由于有这些格律,就形成每一个词牌不同的“声容态度”(见龙榆生《词学十讲》,指由格律体现出来的声调情韵姿容气质),就是说每一个词牌各自适于表现某一种或几种内容,表达某一种或几种情感。这一点与律诗、绝句的统一格律是截然不同的。格律诗用统一的形式规则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意境风格,靠的是作者不同的写作手法。而词,则再加上可以选用具有不同“声容态度”的词牌词谱,让作者在特定的基调中展现写作才华,使作品增添情调色彩。 不同词谱的篇幅长短不同。最长的是《莺啼序》有240字,分为四段。最短的小令是《十六字令》。一般把58字以内的称为小令,59至90字的称为中调,91字以上的称为长调。篇幅长短,其容量就有大小之别,是写词时选用词牌的一个要素,但对各个词谱,不论是小令还是中调、长调,都更应当从其格律中了解和体悟它们各自的情调及其适宜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我们先来读最短的小令《十六字令》(又称《苍梧谣》、《归字谣》)就16字,单调,四句,三平韵。如: {宋}蔡伸《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谢桃坊先生认为:“此调全用奇字,音节短促,尤以一字句极难处理;宜抒写瞬间的一小点内心感受。”(《唐宋词谱校正》) 大家熟悉的毛泽东三首《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我们可以感觉到语气的急促,好像作者是骑在奔腾的马上脱口而出的。不过这里表现的就不是“一小点内心感受”了,三阕连用丰富了词的内容,词中群山崔嵬壮阔,气势磅礴,作者想象雄奇,体现了其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 《十六字令》的格律有如下两种: 其一,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其二,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括号中的字表示可平可仄)毛词“离天三尺三”有突破。 再来读中调,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名作。作者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写,抒情写景,情真意切。《蝶恋花》双调,60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谢桃坊先生认为:全首词十句七字句即有六句,其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四句,用仄韵,韵密,因而音节不响亮却流畅,插入之四字句与五字句又使调势颇为曲折含蓄。多用于怀人、伤情、叙事、酬赠。需注意不要以诗法入词。 《蝶恋花》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长调由于篇幅较长,句式变化多,可以抒写比较丰富的内容。如: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此词,可称气壮山河,光照日月。千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就曾以其激越雄壮的歌声,激励中华儿女抗倭杀敌的斗志。《满江红》双调,93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创调者柳永,但由于岳词的杰出和巨大影响,历来人们皆以之为典范。谢桃坊先生指出:此调用入声韵,最能体现其特点,但亦可用仄声韵。其基本句式为奇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的配合,造成奔放与急促的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的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因而此调之表情颇为丰富,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前后段各有两个七字句,可不对偶,但以对偶为工。过片四个三字句,可两个对偶,亦可一个对偶。《满江红》主要定格如下: 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韵)。 词谱中的“中”表示可平可仄(下同)。此调还有平声韵的别格,这里不论。 再来读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双调,114字,前段13句,四平韵;后段12句,五平韵。前后段各有领字(毛词中“望”、“惜”为领字)领以下四个四字句,可两句为一对偶(扇面对),可两句为一对偶,亦可前两句对偶,后两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工。用它们来写景、叙事、抒怀、议论,适于铺陈、排比,有一种“赋”的气势。谢桃坊先生分析:此调多用四字句,配以八字、七字、六字、五字等句,用平韵,调势力泼生动;可平可仄之字极多,较为自由,有和谐婉转而又流畅之特点。宜抒发较为豪壮之情。适用于言志、议论、叙事、酬赠、祝颂等题材。 《沁园春》格律如下: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以上讨论词在格律方面与诗的不同。我们不应只是看到其外在形式的不同,更应当注意了解体悟的是,多种多样词谱格律,表现的是与诗不同的“声容态度”也即情调气质。 下面来讨论诗词在题材内容、语言特色、意境风格方面的不同。这些方面,其实与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词产生于隋唐。大唐国力强盛,开放程度很高,西域和国外的许多乐曲随着丝绸之路来客传入大唐,民间也产生许多新乐曲。宫廷及达官贵人们的“燕乐”需要这些乐曲来助兴,市民阶层的兴起也产生了娱乐的需要。这些乐曲需要配上歌词,交由歌伎演唱。而原来的诗歌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乐曲的需要,一些乐师和民间艺人就写作了词,也有少数文人参与词的写作。可知,词一开始就是用来唱的,与音乐密切相关,它的句子长短、句式和声调音韵,或者说用字的轻重缓急,用韵的平上去入,韵脚的疏密,等,都必须适应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调。不同的乐曲必须有不同的歌词,这就产生了许多为适应乐曲而命名的词牌。 我们介绍过敦煌曲子词,知道那是词的初期作品,艺术上比较粗糙,内容比较广泛,但表现男女之情的还是占三分之一以上。在酒筵上的乐曲多是娱乐性质的,具有私性化、柔婉化、心绪化的独特色彩。这和带有儒家教化色彩的“诗言志”的传统不同。这就决定了词的内容多是些迎合主人需要的题材,虽然也有写景、送别、感怀等方面的内容,但描写女性姿容和男女之情的“艳词”数量很多。唐末的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词”的词人,南北朝的前蜀后蜀,词人们大量写作艳词,形成了一个称为“花间派”的词人群体,其作品语言香艳,词风软媚。南唐以冯延巳、李璟、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 扩大堂庑,虽然在扩展内容和提高意境方面有发展,但也写了许多闲情艳词。花间词和南唐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得词从诗的附庸一变而为具有独立地位的文学体裁。到了北宋时期,文人从事词写作的非常多,许多人还是延续唐末南北朝的词风,还发展为“婉约词”流派。因此,许多词家认为,词的本色就应该以婉约为正宗,甚至得出“词为艳科”的结论。 北宋中期,不少词人对词进行了改革,特别是苏轼,他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气象恢弘雄放,使词的面貌出现了很大变化。北宋末期和南宋,在外族入侵,国家危难之际,以辛弃疾为杰出代表的词人群体,写出了以爱国恢复为主题的壮词宏声。词可以咏史,可以吊古,可以发抒抗敌爱国之壮怀,可以描述农村人民之生活,风格亦变为豪放激壮,形成了人们称之为“豪放词”的流派。 由上可见,在豪放派出现之前,“词为艳科”的结论,对词的主体来说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经过五代、两宋三百余年之发展变化,词由应歌之作而变为言志之篇。正如旅美词学家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词已经由“歌辞之词”,发展为“诗化之词”和“赋化之词”了。向来“诗言志,词言情”的局面也就被改变了。 因此,我们就不应过于固执诗词的“门户之见”。 尽管如此,在内涵上与作法上,词仍有其不同于诗之处。王国维先生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当代词学家缪钺先生认为,这几句话很能说出词的特质。 先了解“要眇宜修”的意思:要眇:好貌。宜:适宜。修:装饰,使完美。 要眇宜修( yào miǎo yí xiū ) 出自《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词应当讲究美,而这种美是讲究修饰的,是一种很精巧的美。进一步说,《湘君》的“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写的是美丽的湘夫人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乘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见“要眇宜修”这种美是带有女性特质的美。 从词的发展历史看,自词产生后的五六百年甚至更长的时期,歌词是供演唱用的,而演唱者都是歌伎少女,歌词需要符合少女的口吻,这也使得词不可避免地带着女性美的特质。可以说,这个“要眇宜修”给词留下了一种烙印,使得词在内容、语言和意境风格上都与诗有所不同。 来看两个例子: 宋代秦观有一首七绝《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此诗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以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见长。特别是后两句,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具有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可是这首诗却遭到元代元好问的讥讽,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四首写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风格柔媚纤丽,修辞精巧。可是《春日》作为诗而不是词,就会被认为从语言到风格都过于柔弱,带有女性化的倾向。元好问的这种观点,代表了许多词家的观点。其实,秦观的词作风格柔媚,比起上面这首《春日》并不稍减,可是人们却对之好评如潮。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表达词人与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从艺术上看,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这首词得到了不少名家的激赏。前三句被周济誉为“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张炎评“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词源》) 北宋晏殊《浣溪沙二首(其一)》: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而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据清代学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说,晏殊对上面自己这首词很满意,曾经把词中句子融入一首诗中: 上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潇潇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梁园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张宗橚评:“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 以上两例可知,人们对于诗与词的评价如此不同,表明人们对诗与词的鉴赏标准是怎样的不同。 再来讨论“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意思。 每一种文学艺术都有其特质和特长,同时也都有其局限性。对此,缪钺先生有一段论述:“词体最适合于‘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张惠言语,见《词选序》),而可以造成‘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斁yì 厌倦;懈怠;厌弃),追寻已远’(周济语,见《介存斋论词杂著》)的境界。这是诗体所不易做到的。但是在内涵方面,则又有其局限性。因为词体要受词调的限制,篇幅既短,且须遵守严格的韵律,虽然苏轼、辛弃疾以高才健笔尽量开拓词的内容,作出榜样,但是仍然有许多东西在词中是无法容纳的。譬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诸诗陈述民生疾苦、弹劾暴政的内容,是很难用词体表达的;又如杜甫的《八哀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的内容,也是词体所无能为役的。” 再来讨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不难理解。意为诗表现的境界开阔宏大,词抒发的情感深长含蓄。这是因为,诗有“诗言志”的传统,大多偏重社会性的群体性的题材,如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以及徜徉山水等内容。其视野比较开阔,其语言偏于清新自然,其士大夫情怀多讲“浩然正气”,风格也就多具阳刚之美。而词,应该说,在豪放词出现之前,绝大多数词囿于私人化的题材,表达男女之情、相思离别之类的个人内心比较隐秘的情感,因而其视野很受局限,境界狭小,其语言偏于精工华美,其表现手法曲折含蓄、细腻纤密,讲究言外之意,形成幽微婉约、深情远韵、柔美含蕴的风格。 在豪放词出现之后,由于词人“以诗为词”,诗词的界限被突破,但并未完全被消解。一些豪放派词人的某些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内心的苦闷、思想的矛盾、甚至是情感的挣扎;其语言、写作手法、意境风格往往具有婉约词的特点。这表明,词更适于抒发“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上引张惠言之语)正如南宋词家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词源》) 缪越先生有云:苏轼词的豪放旷逸,辛弃疾词的悲壮激宕,是人所共推的;但是苏、辛词还是保存了词体深美闳约的特点。周济说:“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介存斋论词杂著》) 来读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再来读辛弃疾《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不愧为外柔而内刚、摧刚而为柔的佳篇名作。正如梁启超所赞:“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艺蘅馆词选》) 清代学人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铜鼓书堂词话》)读以上两首词,我们更可理解词与诗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