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摩苏尔又名“哈德巴”。阿拉伯语“摩苏尔”,意为“连接点”,是丝绸之 路上的一个中间站,也是连接小亚细亚和波斯湾的要地。它是两河流域古文 明之一——亚述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区位 摩苏尔位于首都巴格达以北 500 千米的底格里斯河上游西岸,北部和东 南部与库尔德控制的两个自治省相毗邻,是尼尼微省首府和伊拉克的第三大城市,有“北方门户”之称。 历史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尼尼微就发展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大约在公元前 850 年,亚述王那西尔帕二世将距离摩苏尔 30 千米的尼姆鲁德作为首都。大约在公元前 700 年,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尼尼微定为亚述首都。但在公元前 612 年,新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底人征服了日渐衰落的亚述帝国,手执长矛和盾牌冲进尼尼微,将其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公元 2 世纪,基督教开始在摩苏尔的亚述人中间传播。公元 6 世纪,尼尼微成为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一个主教区。公元 637 年,摩苏尔被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征服,自此 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城市,但仍保留着规模较大的亚述人基督教社区。公元 8 世纪,摩苏尔成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美索不达米亚行省的首府。13 世纪,摩苏尔被旭烈兀领导的蒙古军队征服,一度遭到摧毁。1508 年摩苏尔被波 斯萨法维王朝征服。1534—1918 年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领,成为帝国贸易中 心,并把它作为防御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略屏障。1916 年,英法政府秘密签署《赛克斯—皮科协定》,肢解了日薄西山的奥斯曼帝国,摩苏尔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1918 年 10 月,战败的奥斯曼帝国签署停战协定,摩苏尔正式被纳入英国委任统治之下。1923 年,脱胎于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与英、法等国签订《洛桑条约》时,虽然宣称拥有摩苏尔地区的主权,但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 环境,只好搁置了摩苏尔的归属问题。1926 年 6 月,奉行“国内和平、国际和 平”原则的土耳其领导人凯末尔与英国签署《英土协定》,宣布放弃对摩苏尔 的主权要求。摩苏尔据此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1927 年, 伊拉克第一口油井在基尔库克投产,近邻的摩苏尔借助石油经济日趋繁荣。 地理 摩苏尔位于伊拉克北部,平均海拔 223 米。摩苏尔属半干旱气候,夏季特别炎热且基本无雨,冬季则凉爽多雨。摩苏尔的年降雨量是巴格达的 3 倍、巴士拉的 2 倍。摩苏尔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 经济 摩苏尔曾是伊拉克最大的炼油基地,石油是摩苏尔的经济支柱。 文化 摩苏尔最为外界所称道的是其不同种族、宗教并立依存、相互融合的多 元文化。几十个世纪以来,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 阿拉伯人、土库曼人、库尔德人依次在摩苏尔粉墨登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叶齐德派(崇拜魔鬼及美索不达米亚原始宗教的宗教派别,吸收 了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以及摩尼教的一些思想和仪式)在这里相遇、 共处和成长,并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旅游 曾经的摩苏尔风景秀丽,春秋两季温度相近,故又被称为“双春城”。市 中屹立的巨大雕塑《春天的母亲》是城市的象征。省府大厦和国家拉斐登银 行矗立在闹市区。共和国医院坐落在底格里斯河右岸,摩苏尔大学的建筑群分布在河的左岸,连同森林公园和河滨俱乐部,形成新的文化休憩区。摩苏 尔市内古迹众多,有古城堡、清真寺、宗教学校、修道院、宫殿等。建于 1172 年的凯比尔清真大寺,以寺内奇特的“斜塔”而闻名,塔高 52 米,建在花岗岩正方平台上,塔身用青砖砌成圆柱形,雕有各种花纹,从中部到塔顶 呈倾斜状态,美丽壮观。艾玛韦德清真寺是该城最早的清真寺,由阿拉伯将 领欧格白所建,现只余 1 座尖塔。建于 12 世纪的穆贾希迪清真寺,以其优 雅的拱顶而著名。古先知优努斯清真寺,建于俯瞰尼尼微的小丘上,相传为古先知优努斯的葬地。卡拉.塞拉尔 ( 意为“黑宫”) 为 13 世纪素丹巴德 鲁丁.卢努所建的宫殿,今仅余残迹。摩苏尔大学建筑群分布在河的左岸。 另外在摩苏尔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许多反映亚述时期的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文物。 摩苏尔还有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比如多尔麦、库巴。多尔麦:把新 鲜的葡萄叶放进开水里面稍微一烫,裹上熟的米饭和肉馅,做成长方的形状, 加上柠檬汁、香料,放进烤箱焖。库巴:把大米蒸熟后捣烂,在里面裹进肉馅,然后放进油里面炸成金黄色,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这是一种非常常见 的伊拉克家庭食物。据说库巴是从叙利亚流传过来的。 摩苏尔的交通也比较便利,这里有高速公路同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相通,也有铁路与周边国家相连。
|
|
来自: 陆一2 > 《世界国家地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