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与古易经:大禹凭借什么成功治水?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03-03

山海经与古易经(上)--山海经与连山归藏、河图洛书

一、《山海经》丢失了什么?

山海图、九鼎、原经文。

据我的臆测,还丢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心法。

既然叫做经,哪能没有心法?

而且心法非常有可能才是这部经的核心。

心法是什么?

易经,可能还包括,黄帝内经,黄庭经之类的心法。

《山海经》和易经真的有关系吗?

有。

天书

上古三玄中,被称作的天书的,有二:《山海经》、《易经》。

大禹

现存的山海经,无论是五藏山经,还是海外经,一会向东,一会向西,一会向北,一会向南,似乎走遍了全球。所见所闻,“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刘歆),这就是所谓的山海经,现在有高级科技,那时没有,只有原始的方式,那么大禹是如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的呢?

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山海经·海外南经》开篇: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

【译文】大地所负载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经历,又有春夏秋冬记季节,还有太岁正天时。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灵造化所生成,故万物各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夭折而有的长寿,只有圣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恰巧,《周易·文言传》也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意思是说:大人的德性,要与天地的功德相契合,要与日月的光明相契合,要与春、夏、秋、冬四时的时序相契合,要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在先天而言,它构成天道的运行变化,那是不能违背的自然功能。在后天而言,天道的变化运行,也必须奉行它的法则。无论先天或后天的天道,尚且不能违背它,何况是人呢?更何况是鬼神啊!

这两段何其相似?说的都是古圣贤之德,易的最高境界。

圣人治世的依据,统统都指向了易经。

是不过,周易之前的易经,不叫易经,而叫连山、归藏,叫河图、洛书。

这也就是易经与山海经之所以神秘、看不懂的原因之一了。

本来就不太容易看懂,又有遗失,就更看不懂了。

《易经》丢失了连山、归藏,只剩下了《周易》。

大禹凭借什么成功治水?

大家熟知的,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成功治理的水患。

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大禹还用上了很多传说中的神器。

大禹治水的神器一:息壤,禹步等

大禹治水时,还有各种神器,比如息壤,禹步,开山斧,传说中的金箍棒。

息壤: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吕氏春秋》: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晋·郭璞《山海经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大洪水泛上天际,鲧偷窃了帝尧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帝尧的同意。帝尧便让祝融在鱼渊处死鲧。鲧的遗腹子大禹 成人后,帝尧让禹治水并确定古代中国九州地界。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和间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顾及儿女私情。

禹步:

禹步是指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

《尸子》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太平御览·皇王部》引作“窥”——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西汉扬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轨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表明禹步最早为巫祝采用。道教承袭此术,作《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以申明之,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大禹治水的神器二:规矩、准绳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大禹治水的神器三:金箍棒

昔,华夏神州水患年年,民不聊生;乃有禹帝治水,其时,为测江河 如意金箍棒 如意金箍棒 深浅,取一铁棒,可随心长短,入江河湖海,深浅立现。 水患平定后,禹帝将此铁丢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被东海龙君所得,供奉起来,称为“定海神珍铁”。俗语有云: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此铁正是那架海金梁的具象化体现。

后,天产灵猴孙氏悟空道成归山,龙宫借宝;神器应主,璀璨生光,正可谓宝剑英雄,相见恨晚。此后便一直伴随这位齐天大圣美猴王,上闹三十三天,下砸十八地狱。乃是神器榜上天下第一棒。

此物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紧挨箍内,镌刻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若要小时,盈盈不足一握;要大时,顷满天地之间。

等等,这些可能是后来的道家经典方术之类的雏形。

这些方术之类的东西,都来源于易经,或与易经有关。

作者:高松(山海经研究院院长) 来源:《山海经与古易经》

声明: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