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任两江总督的最后一战,也是辛亥革命关键性的一战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3-03


张人骏是清末政治家,也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堂伯父。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给事中、广西盐法道、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山东巡抚、河南巡抚、会试知贡举、广东巡抚、山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后来因辛亥革命爆发而在两江总督任上逃跑。


为防止南京新军起义,逼其移兵,扣发弹药

1912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并迅速占领武汉三镇。随后,遍布全国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南京周边的镇江、苏州、上海等地新军也纷纷才加到起义行列。

此时,张人骏正坐镇南京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统辖的新军为第9镇,该镇官兵多倾向革命,而统制徐绍祯也打算起义。张人骏得到消息后,急令江宁将军铁良亲自坐镇南京,并调江南提督、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辫帅张勋率江防军入守,加强防守力量。

同时,张人骏下令收缴第9镇士兵的子弹,每人只发给演习用的3-5颗子弹,令部队出屯秣陵关。10月30日,徐绍祯等人慑于张勋江防营的6千精锐,无奈率所部开赴秣陵关。


镇压秣陵关起义,及时消除内应

当时,南京的起义由范鸿仙负责,紧急关头,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赴军营稳定军心,并迅速赶赴上海,调运炸弹1200颗,购手枪500支运往南京支援,可是没等到这批武器炸药全部运到,徐绍祯就率领驻秣陵关的新军于11月8日提前发动了起义。

可以说,张人骏前期的提防工作发挥了效应。一方面,起义的第9镇士兵由于弹药不济,死伤达300多人,仍未能克服雨花台等军事要地。另一方面,及时发觉了担任内应的督署卫队营管带(营长)等人,并将他们处决,保证了南京城的安全。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官兵并没有溃散,他们迅速向镇江、芜湖退却,并和那里的起义军汇合,补充力量,再次打响了南京之战。同时,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也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江浙联军,共同进攻南京。


大势所趋,放弃南京治所出城逃亡

11月11日,江浙联军总司令部在镇江成立,徐绍祯任总司令,范鸿仙、于右任等人为顾问,统辖上海起义军近2千人,江苏起义军7千人,浙江起义军3千人,总兵力达1万2千人,而且士气高涨、求战心切。

11月20日,联军会攻南京的战斗打响,攻势如潮。此番,张人骏已经再没有当初驱逐第9镇的豪气。他见败局已定,只好邀请美国传教士马林帮忙,在深夜用软兜将他们从城上缒出城外,然后登上日本兵舰逃往上海。

从此,南京也很快从清朝的两江总督府驻地变成了国民临时政府的驻地,坐镇这里的也不再是两江总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