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咳不愈的治法

 厚德载物乾 2019-03-06

第3节  久咳不愈的治法

《金匮要略》: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

那么接下来的,我没有放到讲义里面的这个宋本条文呢,其实是我们读过的,我现在也只是大概说一说啊,唤起各位一点点回忆就好了。比如有一条他是讲说,一个人一直咳一直咳,如果他的脉一直都是弦的,那就是有水。那有水的话,我们从前《咳嗽篇》讲过这条他说用十枣汤哦,就是这个咳得太久,如果那个痰饮一直憋在那边,你都祛不掉的话,那这种特别顽强的胸腔痰饮要考虑用十枣汤。

那他另外讲到说有支饮家哦,其实本来十枣汤是悬饮对不对,可是他说如果是支饮的哦,然后一直是咳嗽啦,胸中痛,然后呢也不死翘翘,拖到3个月拖到一年都没有好的这种时候用十枣汤。不过如果是咳这么久的,有的时候人也虚了,那个是不是绝对用十枣汤还有商榷的余地我想。

比如说如果是很虚的人,这些方子同学都不要太在意哦,因为我随便说一个方,有一些可取代的方太多了,所以不用,比如说,这种时候也有人是用什么三子养亲汤啊,对不对?那像日本,有一本把中国的隋唐时代的一些方子抄过去的书叫《医心方》,那《医心方》他用什么呀?他用大枣丸来治疗这个虚的久咳。

他就说用一百颗大枣,去核,一百颗杏仁烤一烤,然后再用130颗豆豉,然后做成小药丸哦,比梧桐子要大啦,然后每天含两颗,据说也是治疗久咳不愈的。当然这种方太多,你翻开傅青主也有这个乌梅跟川贝母做的那个药丸,所以随你选啦,就是不要太在意。

《金匮要略》: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那另外呢,他还有一条我们《咳嗽篇》也是上过的,就读一下吧。他说,“久咳数岁”,就是咳了好几年了。那他就说你如果这个人咳了几年了,你把他的脉,脉很弱,那咳那么久人当然虚啦,那人虚脉弱很好,可以医。那如果是脉跳得很有力量,又跳得很快的,那就完蛋了,他说“实大数者死”哦,就是这代表正气已经没有了,邪气很扎实了。

那这个咳很久的状况你要怎么医啊,那很多嘛,其实多半都是用补肾药开起啦,比如说肾气丸搭配这个《外台》茯苓饮哦,就算是久咳很好的一个治疗的结构。他就说“其脉虚者必苦冒”,他说有些脉虚的人一定会特别的容易头昏,他说是因为本来就已经有支饮在胸中哦,所以他治疗的时候要从饮家的治法去治,那比如说用木防己汤来治这个哮喘啦,用泽泻汤来治这个头昏啦,就是这些是从前读过的条文,我们现在只是因为上到痰饮,所以就把它再顺过一次。

那另外宋本还剩一串条文,他的开场白是“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就是如果你是咳嗽啊,气喘啊,躺下去咳得更凶的话,那你就考虑用小青龙汤嘛,对不对?那他说小青龙汤是不是一定对呢,那也不尽然,对不对,他说后面就一串条文讲什么这个小青龙汤下去以后这个人又怎么样了,换苓桂味甘汤,然后怎么样又换药,又换药,大家在读《咳嗽篇》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印象吧!

那这个小青龙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副作用呢?就是我们一般用小青龙汤还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很小心的话,就是左寸脉哦,如果太虚的人就是心脉不够的人,那细辛还是要减量啊,就是细辛不知道为什么对心气有一点剥削的结果,就是用了细辛心气会变得有一点弱哦,所以这个左寸虚的话细辛减量哦,这个知道一下。

而且咳到不能躺,也不只是小青龙汤证,对不对,如果你吐出来的痰是粘的,很粘的痰,那是什么?皂荚丸,是不是?就是还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们这个《痰饮篇》哦,如果不提后代的这些痰饮的方子的话呢,我们就大概认识到这样子,知道是在古方的世界,张仲景是这样来处理痰饮的就好了。

那同学对于痰饮的分类还有一个框架上的记忆吧,对不对?就是流到肠子之间的张仲景叫痰饮,对不对?那会让你有掣痛感的是悬饮;会让你有憋闷感的是这个支饮;就是撑塞的感觉是支饮,掣痛的感觉是悬饮。那还有另外一个是流到手脚四肢觉得不舒服的,那是意饮,是不是?

大概在这四个分类你有一个概念,然后张仲景的方,你稍微把它归类一下,那处理起来就不会太伤脑筋噢。那这个,我是觉得张仲景的这些方子临床上都算得上是很好用的方子,所以学起来不吃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