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

 西湖歌午几时休 2019-03-07

逻辑思维的清晰度,可从两个侧面考虑:结构上,标识精准,划分细致,布局得体。操作上,方向明确,程序合理,环环相扣。

对事物的思考程序,不外乎这三部曲: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该怎么?把这三个问题说清楚,就够得上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是什么”是要给出“下定义”



人们常问:他们什么人?什么玩意?你谁呀?什么鬼?什么名堂?究竟是什么?——这叫查户口,要给一个合法身份。

下定义,不是只给一个名义说法、说文解字,或顾名思义;而要给出本质属性的界定。前者是“文学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

例如:光子是什么?不能脱口而出说:光子是光的粒子、光子是光的传播子、光子是光量子,这些是模糊的,信息量很小。

要想回答清晰到位,就必须给出光子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当然科学界至今也没弄清楚。

不妨给出我的答案:光子是真空介质被激发的用来传播力或能的场量子。

试试看: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存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信息是什么?宇宙是什么?空间是什么?时间是什么?运动是什么?电子是什么?力是什么?场是什么?波是什么?

想想看,这些问题,甚至教科书都讲清楚了么?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一知半解,这些情况司空见惯,要有充分的估计。

“为什么”是要给出“因果链”



人们常问: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有引力?为什么旋转?为什么有惯性?为什么光速不变?——这叫破案、求证、刨根究底。

显然: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清晰”与“明白”。国学先贤们早注意到这一点,但没有科学严谨的逻辑分析规范。

这就免不了:想当然、牵强附会、过度类比、苦思冥想,冥冥之中的恍然大悟、大彻大悟。

国学:无有而无不有、无可而无不可、无为而无不为。很厉害,很模糊,难得糊涂是国粹。

国学偏“类比法”,西学偏“还原法”。

例如:为什么会有运动?

类比法:∵太阳在转+风儿在吹+沙儿在飘+蚊子在飞+情人在追+...,∴有运动。

这里的逻辑本质是:因为运动,所以运动。

还原法:运动←测地线循环←推动力←惯性定律←最小作用量原理←熵增加原理←进动或震荡←不均衡←自旋←独立存在。

这里的逻辑本质是:运动是存在的方式。

“该怎么”是要给出“路线图”

GPS地图是一个范例。地图,即路线图,也叫作业程序(working map)。有“程序思维”的人,心路思路很清晰,问事办事很给力。

朴素的程序思维,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成竹在胸;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与程序思维对立的是“侥幸思维”,如:碰运气、烧香磕头、求神拜佛,四柱预测,奇门遁甲,阴阳十八卦。

侥幸思维,是一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碎片式思维,如: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摸着石头过河。

物理新视野,旨在建设性新思维,共同切磋物理/逻辑/双语的疑难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