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博采简纳 2019-03-08

文 | 雾满拦江

(01)

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出生在比利时。

无父无母,跟着两个姑姑长大。

迫于生计,姑姑无暇照料他。可怜的小希尔文,独自与一堆残破的玩具长大——这些玩具,终将成为他生命的救赎。

他的生活是灰暗的,只是痴迷于绘画,靠了颜色给自己的人生,添加几分梦幻。

16岁前,两个姑姑相继去世。希尔文孤身求存,在一家剧院当勤杂工。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名画时,突然被震撼了。

他感觉,自己也能画出这样伟大的画。

于是他就开始了。

20多年过去,希尔文不再是当年的穷孩子。

成为知名艺术家。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他的画,在市场上卖出6000欧,折合人民币4.56万元。

到此为止,这是个励志故事。

(02)

但励志故事,很快被人浇上一盆狗血。

从残酷的命运中逆袭的艺术家希尔文,正陶醉于自己的人生成就,忽然来了个同行,告诉他说:欧洲最近有个画展,里边有幅画 ……跟你画的好相似哦。

真的吗?希尔文很好奇,过去一看,当时就哭了。

他看到的画,何止是相似。

那简直就是……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看看这幅当地电视台播出的比对图。

左边的图图,是位中国大师在1995年创作的。

右边的,是希尔文本尊,于1989年创作的。

还有: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这一幅,左边是中国大师在1994年创作的。

右边的,是希尔文在1990年创作的。

何止相似?

(03)

这位与希尔文画风……完全雷同的中国大师,叫叶永青。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业界颇有影响。

希尔文哭诉说:那啥,叶永青持续30年,逮住我一个人儿狂抄不止,“鸟、鸟巢、鸟笼、红十字架、飞机……一切都在那里!除了我的名字,否则看起来根本就是一样的!”

希尔文指控叶永青“他甚至将画展办到我们的家门口布鲁塞尔”。

希尔文的画,最高价也只卖到6000欧,“但是抄袭后的作品会是100倍以上的价格,最近一次叶永青在克里斯拍卖行上的画作,最终以60万欧成交。”

(04)

希叶之争,在网路上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认为:临摹不叫抄,画家的事儿……能叫抄吗?

这派人士大手笔的罗列出叶永青此前的画作,你看看人家叶永青画过这个,你希尔文画过吗?人家叶永青还画过这个,希尔文画过吗?还有,叶永青还画过好多好多,都跟你希尔文没关系。风格不一样,艺术感受不一样,美学原理不一样,你管这叫抄?

有人认为:这就是抄袭。抄袭者何止叶永青,此前许多所谓的大师,都是靠了抄袭起家。

此派人士明确宣布:中国艺术界的短裤,已经被人家扒掉。没有创作,没有思想,利用中国人对西方不了解的特点,纯粹靠了抄袭,欺名盗世成为大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辣。

更多的吃瓜群众,没多少艺术素养,感觉这件事,说抄袭好像有道理,说创作,好像也靠谱。到底是不是抄袭?创作、模仿与抄袭,这些概念的定义由谁来制订?

两派相争,旗鼓相当。

吃瓜群众彻底发懵。

(05)

对此事有发言权利的人,还真不多。

——我是例外!

因为我就是个抄袭者。

(06)

这件事儿,我每天都想说,时时都想说——可每次开口,总有人留言大骂:要不要脸?还要不要脸?又来恶性炒作?为了炒作脸都不要了,能不能静下心来,写好你的东西?不炒作你会死吗?

……死倒不会。但不说出来,如梗在喉,如刺在骨。

今天终于来了个叶永青小老弟,正好借他的东风,说说自己的抄袭:

(07)

2015年,我出版了短文集《中国人:群居的食草族》。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书出版后,就有位张宏涛先生联系我,指书中有个故事,用了他的原创。

我当时吓出一身冷汗,急忙翻查。

果然。

张先生的原创,首发于2011年6月的《山海经·故事奇闻》,标题是《和奥巴马做邻居》。而我在引用中,一未标明出处,二未获得授权。如张先生所说,这就好比把人家辛苦养大的孩子,拉过来说是我的孩子。这种行为,用最客气的语言形容,也是极为恶劣的。

十足十的抄袭没跑!

当然我有一万个理由替自己开脱。首先,我压根没想到这个故事,竟然是原创,误以为这是海外新闻报导,而且是用自己的语言重写故事——但苏格拉底说:无知就是罪恶。你不知道是你学业不精,功夫做得不到家,至少资料检索偷工减料,没有查到原始出处。只能证明你治学不扎实,而非自辨借口。

第二个理由是:我的整本书近20万字,涉嫌抄袭的文章量不过几百字,这才多大点比例……但这个自辨,只是自欺欺人:如果你去餐馆吃饭,发现菜里有只死老鼠,厨师却怒气冲冲的说:我炒过20万盘菜呀,就这盘菜里有老鼠,你为什么不说说没老鼠的那些菜……食客吃的就是你这盘菜。读者看的就是你抄的这个故事,错就是错,何必死犟?

辩解是没有意义的。

只能承认错误,面对法律。

承认自己是个抄袭者。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08)

多想做个清白的人儿啊。

但再也不能了。

从抄袭那一天,我就死了。

污点永远存在,它就在这里,活生生,血淋淋。我所谓的专业精神不过是欺世盗名,所谓的治学态度,不过是粗枝大叶漏洞百出——哪怕我死后,墓志铭上刻的不过是:这货抄得好开心。

以后怎么办?

——剖开自己的心,仔细查验心中的鄙污与龌龊,只要此后不再重蹈覆辙,时时惕砺自醒,希望能够挽回错失之分毫。

我给自己制定了七大戒律:

第一条:不伪饰,不自欺,不狡辨。错坦承,过自担。

第二条:言之有物。不杜撰,不编造,所引一定注明出处。

第三条:尊重他人劳动,哪怕只引用一句话,也要把这句话的来源说明。

第四条:不剽掠他人观点(就是不洗稿的意思)

第五条:只说自己想说的,只说自己认为对的,不跟风。

第六条:创作!哪怕是低劣的创作,也比高明的抄袭强得多。

第七条:若遇质疑,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我错在哪里?

非常感谢张先生。如果不是他,我仍然在抄袭路上大步狂奔自鸣得意。他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的学风,是多少的轻浮而缺乏严谨。

——因为我的经历,或可能比别人,更清楚叶永青的内心纠结。

(09)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他的《罗生门》中说:撒谎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诚实。

遭遇指摘的叶永青说了句:克里斯蒂安·希尔文,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艺术家。

然后就没动静了。

这样不好。

一个人总得鼓起勇气,面对自己。

以一个曾经的抄袭者的身份,给叶先生三句忠告:

第一句:承认错误。

此事是否抄袭,我们无权下定论。但绘画时间晚于希尔文、艺术元素完全一致的几幅作品,肯定不是创作。

第二句:开始创作。

我们所有人,都是模仿学习起步,但当我们成长起来,模仿或是“借鉴”,就不应该再是我们的风格。

第三句:永远负疚于心。

我们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生活本身。但我们汲取的营养,却是来自于各个时代的先行者,与同时代的优秀者。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是个永远的学习者,承认我们纵千疮百孔,却仍未失去继续前行的勇气,这并不丢人。

丢人的,是我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自己。

(10)

此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古老的智慧书《大学》教导我们:作亲民。

什么叫亲民?

亲字通新,意思是做个新新人类。我们时刻在死去,但一个全新的自我,又时刻在诞生。死去的是昔日过失,诞生的是直面现实的全新自我。

如果我们不能面对昔日过错,那么死去的将是机会与希望。而再次诞生的,仍然是更加顽固的错误。每隔固定时间,组成我们身体的全部细胞,就会统统换过。包括让我们思考的大脑神经细胞,也都焕然一新——可这全新的大脑,如果仍然固守着旧的错误,这未免可惜。尽管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自我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但人生唯一的智慧,就是面对人性这一本原缺陷,坦然认错。抄了就是抄了,悔过,打自己的脸,承认自己的治学态度或是德品修养,与自己的表现严重不符,又怕个毛?人世间的虚名浮利,终究随风而去,只有我们的良知,每时每刻面对我们。只有我们行走的足迹,永远刻写在时代的泥尘里。我们就是这样面对曾经抄袭的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才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到人性的脆弱与卑微——至少是自己的脆弱与卑微,至少是自己新行程的起点。正如我们的先祖,也曾从无穷的错误中走来,正如我们的创作,从正视自己抄袭开始。

狂抄30年:一个抄袭者的无耻与快乐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