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里的女性之美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3-09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刷屏的公众文章对于女性之美,只剩下“少女感”三个字,单调而乏味,而且透露出了一种幼稚而偏执的审美观。

事实上,女性之美,从来都是丰富而斑斓,尤其是在众多经典文学作品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为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历史画卷。翻开古老的《诗经》,拨开历史的尘埃和后世学者繁琐的注释,可以看到其中塑造的丰富的女性形象和对女性的赞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经》是怎么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女性之美的吧~

容颜之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齐侯之女、卫侯之妻的庄姜大婚时的情形。用了极其细致的白描手法,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表现庄姜之美,充满了镜头感。首先是第一眼印象:“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庄姜是一个高大颀长的美女,衣服也穿得很美。然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细节,描绘她的手、肤、领、齿、首、眉。

这位尊贵、美丽的新主妇,在众多美女和英武护卫的陪同下齐刷刷地走进了卫国都城。以大国之女华贵的身份、美丽的容颜,深深感动过卫国人,给卫国带来了喜庆。

气象之美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大雅·思齐》

如果《诗经》全都像“风诗”那样灵动、俏丽是不够的,因为写家庭主妇、长辈,还应该有一种严肃又不刻板的感觉。

这句诗把中国妇女的庄严大气之美表现得非常好。她们伺候宗庙、安详地活着,把家庭治理得很好。“不显亦临”,她们显赫地照临着我们。“无射亦保”,“无射”就是不厌倦,她们还激励我们、保佑我们。

这首诗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正视了家庭主妇的作用。它说文王有德行,那是他母亲教育的。三千年前在宗庙祭祀中,祭祀女老祖,这就不简单,更不简单的是颂扬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生养、教育孩子这方面的不朽功勋。这样的意识,是我们应该珍视的。

活泼之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褰裳》

在爱情生活中,有失去情人而悲泣自怜的弱女子,也有泼辣、旷达的奇女子。《褰裳》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少女告诫她那自负的恋人:“你如果多情地想念我,就该提起衣裳涉水过溱(洧)河。你如果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吗?”真是快人快语,毫不拖泥带水。

“狂童之狂也且”——傻小子你真傻啊!是姑娘笑骂的一句,明着是骂,实际上就是爱。这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子,拥有野性风俗所造就的那种自由性格。她的情绪表达直白畅快,如竹筒倒豆子、燕子掠水面,毫无保留、迟疑,意态矫健!两千五六百年前一首源于生命需求的激情歌唱,它的火爆、热辣,在今天仍扑面而来。

识见之美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鄘风·载驰》

从太行山一带南下的狄,击溃了许穆夫人的母国卫国,卫差点儿亡国,只剩下五千多人。按照“诸夏亲昵”的原则,中原的各个诸侯国本应联合对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当时的民族大义。但许国不仅没有任何动作,还阻止从卫国嫁来、心系母国的许穆夫人回国。

许国的大夫们既无血性,又无远见,智力和胆略都不如许穆夫人,就想用男权社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就爱哭”之类的礼法、偏见压垮她。面对这样的险恶环境,许穆夫人说出了上面的诗句:“你们不赞同、不同意我回家,认为我回去了也不管用。但,相较于你们的没有一点良策,难道我的思路、想法是浅见吗?”她可能向当局者提出了向大邦求救的主张,当然也被许国大夫冷漠以对了。

这是中国诗歌里第一次直接写女人的见识超过男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一次胜利,让巾帼压过了须眉。这是《诗经》值得注意的地方。许穆夫人这一不成功的抗争,也让她被时代所关注、所铭记。她是一个心里有国家意识的女人,很不平凡,值得尊重。

人格之美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邶风·柏舟》

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正夫人。因为做事情讲原则,讲正理,而被其他人算计,失势了、失宠了。身处幽暗,无以排解,她为此耿耿不寐、彻夜难眠。但是之后她并没有夸自己如何好,没有强调自己做得如何对、群小陷害她如何错误。而是展现了面对生活不幸和逆势的一种姿态,也就是挺立、挺着。

她有自己的坚持,她说“我心匪鉴”,我心不是镜子,而是有原则的,“不可以茹”,不是什么都能接受。我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威仪棣棣”,她要保持贵族应该有的做人做事的仪态。这是房倒了架子不塌的人格风范,也显示了贵族文化的特点。

这里的女子显示了一种人格力量,面对生活的废墟和逆境,哭、闹、求饶或者变节都不是好选择,而必须人格挺立,生活可以失败,但是人格价值千金。有自己的人格,才能活得体面,有尊严。

智慧之美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邶风·雄雉》

《红楼梦》里贾宝玉厌恶那些成为“国贼禄蠹”的男人,其实,“水做的女儿”在《诗经》里就已经有了,男人的那点名利心,在这首诗里,也早就被女主人公戳破了。

她把自己那为了所谓“建功立业”而在外汲汲营营的丈夫比喻成整天展现漂亮羽毛的雄雉,不断地在那儿飞呀飞,忘了自己是谁。“百尔君子”,指你们这些所谓的君子,不知“德行”,整天为了虚头名利在外边奔走。真正的德行是守本分,在平凡中过得充实,过得有价值,这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警告。“忮”是贪心,“求”在这里指过分地追求名利。“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你们这些男人如果不过分地追求名利,不过于贪心,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诗中的女子并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而是对夫婿这个觅封侯行为的一种甄别,这是一个很脱俗的形象。这就是《诗经》可爱的地方,它表现人物不俗气、很灵动,虽然诗歌形态古老,但它里边的人物却非常鲜活。

女性之美,如诗如画,如歌如曲,

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美丽,皆在其中。

姿容、色彩、声响、韵律,

皆在女子的举手投足间流动起来,

惊艳了岁月,成就了传奇。

/ 素材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诗意花城生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