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田芳评书中的山西雁徐良徐世珍

 梦幻水书屋 2019-03-09

听单老的评书,没有个不知道徐良的。。。

《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到》、《白眉大侠》及正续《龙虎风云会》几套书数个版本,都是以徐良作为书胆的。大五义徐庆之子,江湖人称多臂人熊三手大将山西雁徐良。自打离了山西祁县徐家庄,推着一小车镔铁寻父出世。乌龙岗大闹高家店得大环刀,走黑水湖,破冲霄楼,追拿白菊花,团城子力劈王兴祖,打朝天岭,复夺陷空岛,阎王寨十阵赌输赢,莲花观八王擂,一路上三教堂三仙岛,直到火烧碧霞宫,露脸的事儿都让他给干了。

但小说《三侠五义》结尾部分所做的节目预告中,并没有提及徐良的名字。之后出版的《小五义》一书中以徐良为小五义之首,此处一直以来被人们引以证明两书并非出自同一作者的依据。

我想作为后套的续书,《小五义》中把徐良提升为重要的人物并加以描绘,可能与听众人群的分布有关。

晚清时节山西的商贾在京做生意的居多,尤其是票号生意(就是现今的金融行业),获利甚为巨大。其中不止是各种东家掌柜,还有不少的伙计下人。作为当时的娱乐消遣,这些“老西儿”闲暇时无非也就是听书听戏。

旧有的山西人物里已经有了武圣关羽这样威严的形象,只好再塑造个徐良这样一个性滑稽本领超强的人物出来,照顾这些听众的心态和认知(《杨家将》中的双天官寇准的形象大致也是此时被深化成一口酸腔的)。

这也是《小五义》中只是说徐良“古怪”,没有说成那么丑的原因。日后书道子流入关东,则徐良的吊客丑鬼形象升级,被单老继承之后才成了今日我们所了解的样子。当然,我这只是推论而已,商榷之处还请轻拍。

徐良有个绰号叫山西雁,经单老一说那就是徐良的轻功超群,犹如大雁。可《小五义》的书上所谓“山西雁”却是另一层含义,说的是重耳走国之时,随行的那些人被称为“山西雁”。

当年晋献公年老的时候,想把小儿子立为太子,便把原来的太子杀了。逼走了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后来夷吾回国夺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在各国流亡了十九年之久。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这些人被称为“山西雁”,大概是取漂泊江湖四海为家的意思,又因为跟随重耳被冠以身怀绝艺、忠心不二的含义。

此处借用水浒传中燕青射雁来详细说说大雁在古人心目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

宋江等梁山好汉被招安之后率军取得找辽胜利,在班师的路上,仰望天空,只见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心疑作怪之际,听到前方行军队伍有人喝彩,派人一问,原来是燕青在学习射箭,向空射雁,箭箭不空,宋江传见燕青,燕青在不大多的时间内已射下鸿雁一、二十只,燕青的解释是:初学弓箭,见空中群雁飞来,本无意射之,但谁想箭箭皆中,误射了这一、二十只。

宋江当即对他猎杀动物、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道:宾鸿避寒署,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粮,初春方回。大雁乃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冬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你我兄弟一般。你射却几只,就好比咱们兄弟失去几人,大家内心当该如何?

燕青听罢,默默无言,悔罪不及。

《小五义》中以徐良比作大雁,“雁有五常”正是为了对应“马氏五常”,才显出来白眉最良嘛。单老删繁就简的只是用了“雁”之形,而未取“雁”之意,不是说单老不懂得形意“全”,而是当初为了肃清“封建伦理余毒”且照顾听众中的短板人群所做的暂时性调整而已。如今斯人已去,恐怕也是调整不回来了。还好电视剧《白眉大侠》中,赵恒煊给我们留下了个多臂人“熊”的艺术形象,权当是拨乱反正了吧。

到了《续侠义传》中,作者更是把徐良的名字写作了琅琊榜的'琅',并把韩天锦的锦改做“王帛”,给蒋平添了个娃叫蒋瑜。便有了卢芳之子珍,韩彰之子“王帛”,徐庆之子“王良”,蒋平之子瑜,白玉堂之子“王景”、“王奇”,外加上白金堂之子白璨、白玮,一片的富贵气象。听起来好像是打算开家玉器加工厂,不用进原料了。

《小五义》的书上借着徐良的师傅魏真之口介绍道“…我见着他在铁铺门外,此人生的古怪,黑紫脸膛,两道白眉毛,连名字都是贫道与他起的,叫徐良,字是世常。我想当初马氏五常,白眉的最良,故此与他起的名子连字。…”(《白眉大侠》中说,取名字这事是梅良祖做的)

所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三国时马良之事。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马谡这段“失空斩”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去查查资料吧),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不得不插一句,马良这个名字在我的意识范围内第一次出现不是因为“三国”,而是因为“神笔”)。

徐良,字世常,这个“常”字也是来自马良马幼常的“常”。

评书《白眉大侠》中徐良也曾称自己的字叫做世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徐良所使用的“金丝大环刀”说起。

《小五义》的书上说:“…手中这口刀古怪,轧把峭尖雁翎式,冷飕飕夺人的耳目;刀后头有一个铜环子,‘哗啷啷’乱响。这口刀瞅着就透各别,乃是一口宝物,出于大晋赫连波老丞相所造,三口刀:一口叫大环,一口叫龙壳,一口叫龙鳞。专能切金断玉,无论金银铜铁一齐削。这样的宝物,总得有德者受之,德薄者失之。…”

此处所说的赫连波的原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赫连勃勃(此人事迹,请自行查阅),《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 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

“世珍”之说,便是由此而来。推想此处徐良的字,并不是单老自己增添,该是原来流传的别版书道子中所记载,为单老所用而已。

另,这里所说的龙鳞便是白芸瑞的武器“金丝龙鳞闪电劈”,“龙雀”便是“龙壳”,二者字音相近,这也是记录书道子的抄写本中常有的错讹。

从赫连勃勃造龙雀大环,到赫连波造刀三口,恐怕就是作艺的人们演绎之说了,由“世世珍之”到“世珍”亦是如此。

今天是单老的二七,也不烧纸了,新事新办费点儿“纸”吧。这正是:“白山苍苍,黑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但愿得咱们这“纸”虽然短,缅怀单老的“情”长,路更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