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教你掌握股骨颈骨折的处理

 霍玉雄 2019-03-09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特点:

1.常见,约3.58%

2.老年,尤以女性较多(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10%-20%(剪力较大),坏死率20%-40%(血供不良)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损伤。

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致伤——高能量损伤。

颈干角

110°~140°,平均127° 。>140 °为髋外翻,<110 °为髋内翻。

前倾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2°~15°。

分       型

按骨折部位

骨折线越接近于股骨头,骨折近端血供越差,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

按X线表现(Pauwels分类) 

骨折线与双侧髂嵴连线(水平线)所成的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断端间接触面积越小,骨折越不稳定。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

患肢短缩

影像学检查

X片:骨盆正位,髋关节正侧位。

螺旋CT三维重建 。

MRI:隐匿性骨折。

治      疗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骨折部位、骨折移位程度、病人年龄等。

1、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

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6月弃拐行走。

骨折在早期有移位的可能,需定期复查床旁X片,如骨折有移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加,需改为手术治疗。因此也有人对此类骨折强调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特别是年轻病人和活动较多的老年人。

保守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

(1)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慢性疾病,有较高功能要求,骨质治疗较好的患者。

  • 滑动式内固定:固定钉可在套筒内滑动,早期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插。 

Smith-Petersen三刃钉

破坏血运——无菌坏死

无加压作用——骨不连

  • 加压式内固定

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

  • 植骨+内固定

固定骨折同时植骨:  

①游离植骨  

②带蒂植骨:缝匠肌肌骨瓣、股方肌肌骨瓣、旋髂深动脉骨瓣的骨移植术。

(2)人工关节置换术 

  • 人工关节置换术:>65岁,有慢性疾病,骨质条件不佳,股骨头下型骨折,依从性差的患者。

  • 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 人工股骨头置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