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道德品质修养系列

 xiaoyao110 2019-03-09

知指知道、知识、认知,也指明智、智慧;行指前进或行为、行动、实践或可行。知行是指认识与实行,或指智虑和德行。

知与行的讨论纷纷攘攘,程朱学派主张知先行后,强调知的作用;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否定了知与行的界限;王夫之认为行先知后,行可兼知,主张行优于知、行高于知。

比较出名,大家也比较熟悉的是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他说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领导干部的执政为民就是知行结合,达到知与行的高度契合,最终致良知,知行合一。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法都是知行合一的结果,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又在行动上体现出思想。王阳明不仅在仕途中完成了他的知行合一思想,同时也将为官的“立德、立功、立言”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众多从政者的精神楷模和思想领袖。

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浮躁冒进,急功近利,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民众是,干部亦是。到底有多少领导干部能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修养德行?又有多少干部能认真地反思他们的知与行?他们或奔波于建功立业,或标新立异立言立说,或游刃有余于体制中把自己豢养得脑满肠肥,已经完全失去了一个正常官员应有的淡定和坦然及追求。他们已经不懂得什么叫忍辱负重?什么叫宠辱不惊?什么叫宁静致远?更别说致什么良知,讲什么知行合一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路告诉后人,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唯有立德才能死而不朽。功名不能算,站在不同的角度,功名有可能欺世盗名;学说也不能算,时间会让最先进的思想顷刻变得落伍和可笑。然而人人追逐于功名,奔走于立言立说,如果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那对得起谁呢?是国家还是人民还是自己?

今天在这里我们讲知行,是针对《论语》里有关“知”和“行”的讨论来说明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1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14》)都是讲作为一个修养有德的君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要担心没有职位,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而是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担心自己立身的本领不够。这里的知是知道、了解,领导干部不仅要了解别人,而且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施政让百姓了解自己。

知也是认识人,认清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22》)知人就是能认识和分辨别人,知道别人的长和短、优和劣,知人善任。

推荐和举用人才同样道理,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2》)只有认识和了解了他人,知道了他人的能力,你才能做出选择。

知也可作明智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17》)前面的知是知道,最后面的知为明智。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20》)“务民之义”就是领导干部的明智。

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此时干部的果敢力,决策力将发挥作用。老百姓可以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但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千万不能变成懦夫和笨蛋。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创新精神,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7》)要学会找方法,找途径,这样领导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领导干部的明智和智慧一定要有仁德的支持,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32》)少了仁德,一切的知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行指前进、行动、实践、行得通。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25》)子贡评价孔子说老师如果能在诸侯之国负责执政,就会做到:他要使百姓立足于社会,百姓就会立足于社会;他要引导百姓前进,百姓就会向前;他要安顿各方百姓,百姓就会前来投靠;他要动员百姓工作,百姓就会同心协力。行靠什么带动?就是干部,干部先行,群众效仿。

政策的施行和落实是干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干部是否尽忠尽职的体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曰1》)检验及审定生活所需的度量衡,整顿被废除的官职与工作,全国的政令就可以通行了。恢复被灭亡的国家,延续已断绝的世系,提拔不得志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心悦诚服了。应该重视的有:百姓、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会获得众人的拥戴,信实就会得到百姓的依赖,勤快工作就会取得重大成果,行事公平就会使得人人满意。这些举措现在也可以很好地参考。

共产党人讲真诚,讲奉献,讲责任,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14》)干部执行政事要全心全意,忠心耿耿。

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18》)“慎言慎行”不是胆小怕事,毫不作为,它只是干部工作作风应有的严谨。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5》)领导干部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施行和效果。

行得通行不通一方面体现在领导干部本身,另一方面体现在政策本身,所以领导干部不仅要注意言行,而且要“身正”。“身正”特别重要,它决定了老百姓对政令听从的态度。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6》)

一个领导干部懂得了知和行,并且能很娴熟地运用知和行,他一定会实现自身领导能力的超越,也一定会让当地的政务实现新的超越。现在各地都加大了干部监督考核的力度,让那些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人无处遁形,让那些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人无路可逃,并将实现新形势下的党员作风建设大的跨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