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神节·送她一把百宝嵌

 憨痴呆 2019-03-10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当明朝晚期,生活相对富裕时,审美观开始由明初与明中期的朴素、大方风格转向浓郁、艳丽。这时大量穷工极巧的器物就会顺应自然般地一一出现,百宝嵌这种工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明代嘉靖年间,扬州漆器工匠——周筑,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等名贵材料的质感和颜色,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装饰图案,然后镶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故取名为“百宝嵌”,亦有“周制”之称。采用百宝嵌工艺嵌成的图案花卉的器具,随着使用时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折射出各色光芒,故备受贵族喜爱。

而百宝嵌用材之精,工艺之巧,也决定它的使用者多为贵族,平民百姓与之接触甚少。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曾记载百宝嵌“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

 “百宝嵌”源自晚明,而清代则对其工艺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乾隆时期,“百宝嵌”工艺日臻成熟,并在清代宫廷中得到广泛应用。

清朝钱泳在《履园丛话》“百宝嵌”章节中说道:“……五色陆离,难以形容。自古来未有之奇玩也。”

百宝嵌工艺一方面以精细复杂的漆艺为基础,一方面以各种名贵的奇珍异宝为材料,加之要求匠人具备很好的审美、熟稔的技艺,并且极其耗工费时,这些因素决定了百宝嵌工艺是一门奢华的艺术。与此同时,有别于以漆器为主的宫廷器具,民间器具首先迎来了硬木器具的兴起。所以,民间有些百宝嵌工艺干脆将漆艺部分略去,转而直接在硬木器具上镶嵌百宝。

百宝嵌苏扇由此而生,以红木、竹为扇骨,上嵌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等名贵材料,构造出花鸟、山水、动物等雅祥并具的图案,华丽清雅,并备受喜爱。

百宝嵌苏扇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绢宫扇,一种是折扇。绢宫扇的扇面,扇柄处均可做百宝嵌工艺,而折扇则多为大骨上做百宝嵌工艺。图案选择题材上也都以具有代表性的吉祥图案为主,比如象征平平安安的花瓶,三阳开泰的羊群,延年益寿的松柏等。百宝嵌苏扇不仅显示着制扇匠人高超的制扇水平,也饱含着对使用者的满满祝福和希冀。

女神节,送她一柄百宝嵌吧,将所有心意嵌入苏扇里,与她日夜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