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转地理 | 地理题中的“蓝天问题”

 沐沐阅览室 2019-03-11

(2004年广东卷)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1—4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B C A C 

2014年11月“北京APCE会议”期间,水立方附近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露出了久违的蓝天白云,被众人亲切的称为“APCE蓝”。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APEC蓝”的出现,得益于一些工厂停产,部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原理,你认为迁出企业最适合迁往下图中的哪个地点?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APCE蓝”的出现说明雾霾是可以治理的,下列治理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实施汽车单双号限号通行
B.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增加大气除尘装置,净化空气

DC

(2012年上海卷,26-29)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

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⑶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

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物PM2.5颗粒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主要来源、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对PM2.5污染物大小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降低大气PM2.5含量的相关措施。

解析:⑴根据材料所给表中的数值可以看出,PM2.5污染物浓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靠近车流量大的公路、煤矿、煤化工、居民区及热电厂地区,说明PM2.5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源于此。

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风速大小、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当地面气温较高,大气的对流运动就越旺盛,越有利于PM2.5污染物的扩散;同时,降水也有利于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当风速小、空气对流弱(逆温情况下)、干旱天气时污染物浓度就会提高。

⑶大气中的PM2.5污染物增多,除了会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影响大气的透明度,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加强,进而影响到地面辐射和气温;大气中的PM2.5污染物增多,还会增中大气中的凝结核,易形成云雾和降水现象。

⑷要降低大气PM2.5含量应从其降低颗料物来源等方面分析。比如:推广使用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植被覆盖率;严格环境立法与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大气质量标准;同时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等。

试卷所给答案:

⑴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⑵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⑶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⑷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APEC蓝”是的网络热词,形容2014年11月5日—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APEC蓝”极大的进振了人们治霾的信心,但是有人担忧,“APEC蓝”美好而短暂,难以成为“常态蓝”。右图为北京雾霾的六大主要“贡献源”构成图。

(1)试分析北京雾霾多现出在秋冬季节的自然原因。(4分)

(2)说出让北京“APEC蓝”成为“常态蓝”的可行性措施。(6分)

答案:(1)自然原因:①秋冬季节降水少,空气干燥,尘埃多;

②气温低,对流运动弱,地面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北京西部有山地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答对两点得4分)

(2)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污染物;

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④通过洒水作业方式减少建筑和道路扬尘;

⑤加强城市绿化。(第1点必答,其他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015年1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普事件。'APEC蓝'、'星际穿越热映'、'埃博拉侵袭西非国家'等入选了2014年十大科普事件。APEC蓝,是指: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网友戏称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1)APEC蓝可以反映我国当前什么环境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该类问题的防治措施(4分)

答案:大气环境污染(雾霾天气严重)(2分)

产生原因:生产、生活燃煤所产生的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产生的扬尘 ;冬半年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答对两点得4分)

防治措施:实行清洁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减少燃煤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倡公交出行,冬季集中供暖等(答对两点得4分)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