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的经方辨治思路与方法

 稻镇江 2019-03-11

时逢早春阳和升,

半是寒潮半东风。

万物萌发人心怡。

但盼莺啼绿映红。

1.引子

今天是立春,为一年春季的开始,“阳和起蛰”,万物新萌,给大地带来了暖意,给人们带来了祈盼。所以,赋一首“立春咏”诗以寄怀。

早春,寒意尚未全了,乍暖还寒的季节,冷暖不定,“倒春寒”随时袭来,人们应顺应天地自然,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近一个时期以来,流感猖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及体弱的人,最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一系列证候。患上外感,如果误治或失治,会使疾病由表入里,或治成坏证而迁延不愈。所以,正确的辨证和应用方药是至关重要的。

2.

今天读书之余,看了看各地出台的“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真是不敢苟同,因为在这些“方案”里,预防流感方,少不了金银花、连翘等寒凉药。外感初起时表证未罢,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贯众贯等苦寒药,或口服板蓝根制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等。

不少医生在治疗时,常用各类抗生素,再加上静脉点滴热毒宁、或双黄连等针剂。如不退烧,再加上地塞米松针等,致使热退了旋即又起,正气受损,不仅难以治好感冒,而且咳嗽等诸症加重,表证未罢,又引邪入里,治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坏病。

过用寒凉,或滥用抗生素和激素,都属于攻法的范畴,会伤损病人胃气津液,致使病人体质虚弱,病情缠绵难愈。

这些对外感初起的防治方法,基本上是依据寒凉类清热解毒药的西医药理试验来用的。实际上,普通感冒或流感初起,多数是风寒之邪袭表,病邪在表应当微发汗而透发表邪,而苦寒之剂多为阳明药,正确的治法是先解表,而不是滥用苦寒之剂,或滥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等治疗方法,将表证治成里证,阳证治成阴证。我最近接诊的较重的感冒患者,多是因滥用上述药物或制剂口服或静滴,迁延至半月或2个多月而不愈者。做明个白医很重要,辨证首明阴阳,遣方用药要会辨证施治,切忌参杂西医思路来开中药。

3.

在推荐方子之前,说说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与联系。

本文题目是“流感的经方辨治思路与方法”,先弄清什么是流感,什么是感冒。感冒是个大概念,其中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多是病毒引起,俗称“伤风”,症状较轻,有一定的传染性,无流行性,多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一般体温常在38℃左右;而流感除病毒感染外,还有细菌感染,发病率较高,传染性流行性较强,发烧较高,体温常在39℃以上,病情较重,最易合并或诱发其它病变。

4.

外感发热初起,风寒之邪袭表多见,应当用辛温之剂解表散邪,不可开始就用苦寒之药误攻。辛温解表的法度,是医圣张仲景所创,在《伤寒论》中交代的非常明晰,反复告诫,对于伤寒之证,不能误汗、误吐、误下,外感表证发热是不能“热者寒之”的,要用辛温解热的法度。对此,唐代医家孙思邈曾在《千金翼方》中感叹:“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於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唐代就有医生不解仲景辛温解表心法,以至于太医院医生治外感也是寒凉药投入而百无一效。所以我们要读经典,掌握好张仲景的这个“特有神功”,领悟明白,造福苍生。

5.

元月初,因患感冒患者很多,出于医生的责任,我曾写过一篇科普文章《防治流感经方》,让大众了解一些经方防治感冒的知识,不少人反馈很受益。但近一月来,感冒仍然没有减低的势头,今后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患感冒者较多,医院的儿科及个体诊所都是人满为患,吊瓶林立。所以今天再为专业人员写一篇用经方辨治流感的思路和方法,谨供参考,这些思路和经方我在临床上一直在辨证应用,疗效很好。但患者必须经中医辨证指导后应用!

6.

一、太阳伤寒证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疼痛,咽干,咽痛,口干或口渴,身痛,发热,无汗,怕冷怕风,鼻塞流清涕,或轻度咳嗽,咳白痰,小儿腹痛(多见于肠系膜淋巴结炎),舌质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浮数等。

方名:葛根加半夏汤加防风(主方出自《伤寒论》)

方药组成:葛根12~24g,麻黄6~12g,桂枝6~12g,白芍6~12g,炙甘草6~12g,姜半夏6~15g,防风6~10g,生姜12~30g切片,大枣6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解表透邪,温卫气,益胃气,养津升津。

二、太阳中风证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疼痛,咽干,咽痛,口干或口渴,身痛,低热,出汗,怕冷怕风,鼻塞流清涕,或轻度咳嗽,咳白痰,腹痛,成人或小儿腹痛(多见于肠系膜淋巴结炎),腹泻或无腹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浮数等。

方名:桂枝加葛根汤加半夏、防风(主方出自《伤寒论》)

方药组成葛根12~24g,桂枝6~12g,白芍6~12g,炙甘草6~12g,姜半夏6~15g,防风6~10g,生姜12~30g切片,大枣6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解表散邪,调和营卫,益胃气,养津升津。 

、少阴伤寒证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疼痛,咽痛,身痛,无发热或低热,乏力困懒,但欲寐,咽痛,身痛,四肢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喘,恶风畏寒,手足冷,无发热或低热,无汗,畏冷怕风,或轻度咳嗽,咳白痰,腹泻或无腹泻,畏冷怕风,舌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浮弱微紧或细或沉等。

方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金匮要略》)

方药组成:炮附子3~10g(先煎0.5~1小时),麻黄6~10g 细辛3~6g,桂枝6~15g,炙甘草6~10g,姜半夏6~15g,生姜12~30g切片,大枣6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温阳解表散寒,益胃养津,温卫通营,化饮降逆。

少阴中风证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疼痛,面色无华,但欲寐,咽痛,身痛,四肢微急或疼痛,难以屈伸,鼻鸣干呕,咳喘,恶风畏寒,手足冷,无发热或低热,乏力困懒,出汗,畏冷怕风,鼻塞流清涕,或轻度咳嗽,咳白痰,腹痛,腹泻或无腹泻,或小便难,舌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微细,或沉弦,或浮弱等。

方名: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证(《伤寒杂病论·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方药组成:桂枝6~15g,炙甘草6~10g,白芍6~15g炙甘草6~10g当归6~10g细辛3~6g,炮附子3~10g(先煎0.5~1小时)人参6~10g,干姜6~10g生姜12~30g切片,大枣6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温阳固表,温中养津,调和营卫

五、少阳病(半表半里偏阳)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强硬疼痛,头懵,或眩晕,口苦、咽干,口干或口渴,恶心,或呕吐,咽痛,心烦,身痛,寒热往来,低热或高热,出汗或无汗,纳差,胸胁满或疼痛,或咳嗽,咳白或黄痰痰,成人或小儿腹痛(多见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大便干或不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或微腻不厚,脉弦或弦数等。

方名:小柴胡汤加防风(出自《伤寒论》)

方药组成:柴胡12~24g,黄芩6~12g,党参(或白人参)6~12g,姜半夏6~15g,炙甘草6~12g,防风6~10g,生姜12~30g切片,大枣6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解表散邪,益胃养津,疏利三焦。

加减:高热可加生石膏,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加干姜、五味子。

六、厥阴病

(一)半表半里偏阴,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津血伤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强硬疼痛,头懵,或眩晕,喘息或咳嗽经久不愈,咳少量白痰或无痰,或咳血丝,心慌,胸闷,乏力,口唇爪甲紫暗口苦或不苦,口渴或不渴,或咽干,或咽痛,身痛,寒热往来偏于寒多,低热,出汗或头汗出,或上半身出汗,纳差,小便不利,或痞满腹胀,大便溏或干,舌淡暗,苔薄白或白腻稍厚,或微腻不厚,脉沉弦或弦数等。

方名:竹叶前胡汤(出自《千金方》)

方药组成:前胡12~20g,黄芩6~10g,党参(或白人参)6~10g,姜半夏6~15g,桂枝6~10g,白芍6~10g,炙甘草6~10g,当归6~12g,竹叶6~15g,生姜12~30g切片,大枣8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解表散邪,益胃养津血,疏利三焦,降逆祛痰。

加减:咳嗽咳痰较频者可加杏仁。

(二)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郁津伤

症状:头痛或伴颈项强硬疼痛,头懵,或眩晕,或咳嗽咳黄痰,口苦、口渴,或咽干,或咽痛,身痛,高热或低热,无汗,纳差,小便不利,大便正常或干,舌淡暗,苔薄白或黄腻不厚,脉浮紧,或沉弦或弦数等。

方名:百合前胡汤(出自《圣济总录》)

方药组成:前胡10~15g,百合15~30g,麻黄6~10g,葛根12~20g,麦冬15~20g,生石膏15~30g。

方药功能:清热解表,益胃生津,化饮降逆。

(三)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而热多于寒,津血伤

症状: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咳嗽,咳黄痰,流黄鼻涕,发烧等。

方名: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桂本《伤寒杂病论》)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

方药组成:白芍6~10g,黄芩6~18g,姜半夏6~15g,丹皮6~10g,炙甘草,6~10g,生姜10~15g切片,大枣6枚切开。(小儿酌减剂量)

方药功能:清热生津,解表祛邪,补胃气,化饮降逆。

毛进军  学术特色及治疗专长

经方学术特色:国内实力派经方临床家。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医学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出版有多部经方专著:《思考经方》、《经方心得》、《经方活用心法》等。擅长应用《伤寒》六经(病)方证病机辨证,临证擅长应用纯经方辨治内伤杂病、疑难杂症。

经方辨治专长:经方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和慢性疑难病症: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悸),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神经症,脑中风(脑梗塞,脑出血及中风后遗症),头痛、眩晕,糖尿病及并发症,咳嗽、喘证,胃痛(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痛,腹满,腹泻,胁痛(胆囊炎、胆结石),颈肩腰腿痛,内伤发热,失眠,水肿,泌尿系感染,虚劳,汗证,癌症及放化疗后治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