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李白

 吴越尽说 2019-03-12

李晓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牙牙学语的孩子启蒙唐诗大概都会是这一首吧。人们也许不会去深思李白是怎么样一个人,但是每一个人都会一两首李白的诗词。这就是李白,诗仙李白,把酒言欢、傲岸不羁、才情横溢。他的诗里有酒、有故事,酒杯里摇摇晃晃的是红尘,是寻寻觅觅的众生,是繁华的大唐盛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却也是李白一生颠沛流离,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终究落寞一生的现实。

      读书时,很少介绍李白的家庭背景,家人妻儿,或许是李白的诗词太过优美而让人们已经忘记了去探寻他的身世。武则天长安元年(701),李白出生,字太白,家中排名十二,乳名便是十二郎。李白从小就喜欢读书写诗,在外游玩看到老奶奶磨铁棒,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坚持用心,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一代伟大的诗人就在这样的刻苦学习中慢慢成长。

      年少的李白想象力丰富,诗性初显。“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便是李白小时候的想象之作。李白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做宰相,一个是做帝师。对于古代文人来说,这两个理想算是人生巅峰了。但是李白的孤傲与骄傲,不愿走凡夫俗子道路的性格,导致了他仕途的一再受阻。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二十四岁,这时的李白有书卷气、有豪侠气,还有几分仙气。在结识道家宗师司马承桢时,当时先生对李白的评价是: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我想我是最喜欢那时的李白,翩翩白衣,超凡脱俗。此时的李白远游天下,寻求理想抱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前,留下了千古佳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及“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都出自那时。

      而立之年的李白,经过多年漂泊,渐渐明白功名之事已经强求不得。于是乎他写下了洋洋洒洒的《蜀道难》,采用律诗和散文间杂,笔意纵横,豪放洒脱,一唱三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天宝二年(743),李白终于在这场叫做长安的梦里,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玄宗亲自步行前来迎接,让他坐在七宝床上,并设宴款待。虽说受到了皇帝的礼遇与敬重,可是却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皇帝只是需要他的笔与诗来粉饰太平、润色王业,然而对于李白来说,他的笔、他的诗需要描绘的是他的壮丽人生!自此,那首助君王与妃子欢愉之兴的《清平调》在些许醉意之时,落笔成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性格洒脱,不拘小节,他的人生中有两次入赘的婚姻,夫人都是贤良淑德。在李白的政治抱负一次次的被现实击垮,阿谀奉承的官场注定不适合李白,踌躇满志时,回到家中的温馨曾经让李白这颗狂放耿直的心倍感温暖,曾想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所求。

      年过半百,李白还是满怀豪情,他决定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当看到频繁的战事让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还有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导致安禄山越来越嚣张,李白终于明白他所有一颗匡世之心,却无辅君之门,有心济世,无力杀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大唐山河摇摇欲坠,他哀愁不已。期间,他遇到了好友汪伦,一首《赠汪伦》让李白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拥有了深厚的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其后李白又经历了流放夜郎,遇大旱遭到赦免。脍炙人口的《朝发白帝城》,就是李白在获赦之后写的,当时李白已经59岁了,言语之间还是流露出无限的意气风发与豪情快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宝应元年十一月,李白病逝,享年62岁。他平生的诗稿后由李阳冰整理编集《草堂集》,并为之作序。

      李白一生飘零,远大志向一直未得到施展。也许李白的性格也导致他不能在政治官场得以一展才华。李白,漂泊是一个人的狂欢,在浮沉起落的岁月中,他以诗为名,过着自己的人生!

      最后以李白的《将进酒》来纪念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019-03-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