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史》记载张献忠屠川杀了6亿人,张献忠:我没杀那么多

 昵称413468 2019-03-12

 张献忠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1644-1646)。关于张献忠有两个重要事件,被记载在《明史》、《蜀难纪实》、《蜀碧》等众多历史文献上,一个是江口沉银,一个是入川屠蜀。

江口沉银已经被证实确有其事,2015年国家确认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为“江口沉银遗址”,迄今已从这里挖出文物3万余件,西王赏功币数以百计,金器数以千计,银器数以万计。

那么另一个历史疑案“入川屠蜀”是否真有其事呢?

历史上,张献忠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中是“杀人狂”、“杀人魔王”,“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

我们先来看看明末到清初四川人口变化。据《明会要》)(清·龙文彬 著)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四川尚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人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通省之户口,总计一万八千零九十丁”,按照每户七人计算,整个四川的人口只有10余万人,相当于现在几个镇的人口,这还是在康熙盛世。

一个近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大省,最后只剩下10几万人,平均下来方圆5公里才有1个人,达到人烟罕见的地步。

《温江县志》说,由于张献忠的屠剿,温江县“人类几灭”,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1659)清查户口,全县仅存三十二户,男三十一丁,女二十三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

民国《简阳县志》卷十九载:“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十四户。”

再来看看历史记载的张献忠屠川人数。据《明史》记:“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也就是说,张献忠杀了6亿人,这是清朝宰相张廷玉带头编写的前朝史书,属于正史。

关于张献忠嗜杀,特别是著名的“八王屠川”,很多野史均有记载。比如《蜀难》记载,张献忠攻陷成都后,“屠城三日,贵贱同尽。唯少艾妇女为营伍所匿者暂得免”。《蜀碧》更是记载了张献忠残忍变态的杀人取乐的方法,如张献忠常常把小孩子掷在空中,让其落在枪尖上,以观赏那流着鲜血狂叫乱动的惨景为快乐。《蜀乱》记:“每官兵回营,以所剁手掌验功。凡有军官衙门掌如山积,而成都城内,几如假山之千叠万峰。”

明末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降低,康熙时期组织湖北、湖南、广东等十几个省开始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湖广填四川。以至于,现在四川人都是外来人口,四川土著人几乎绝迹。

那么事实上,张献忠有没有杀这么多呢?

第一,从数字上看,根本就不可能。

史书上说张献忠杀了6亿(六万万),这个数字有科学依据吗?是用计算器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们知道,现在四川人口才8000多万,明末四川人口只有400来万,在明末,整个中国人口也只有1亿多,哪来的6亿人杀?稍微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甚至是非常可笑的。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张献忠大西政权在成都持续了3年,清军入关后,张献忠极力反清,1646年1月张献忠率领大西军北上抗清,中箭身亡,大西国也因此灭亡。但几十万大西军和四川人民继续坚持抗清十多年,直到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和四川,这13年才是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大清为了它的统治,对中原采取了残酷的屠杀来征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再确凿不过的证据。

第二,从主观上来讲,也不会自毁长城。

张献忠进入四川,建国称帝,其目的是以四川为根据地,凭借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土地资源,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进可出汉中定西北,又可下长江定江南,退则可割据一方,坐山观虎斗,最不济的还可以举蜀而降,封王封侯。因此,他刚进入四川,为了收拢人心,发布了“三年不征粮”的惠民政策。

如果像史书上说的那样,杀光四川人,那大西军兵源从何而来?粮食从何而来?谁也不会傻到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张献忠的军队,真是残暴嗜杀的吗?

保存至今的大顺二年(1645)《大西驳骑营都督府刘(进忠)禁约碑》郑重声明:“本府秉公奉法,号令森严,务期兵民守分相安,断不虚假不许擅自招兵,扰害地方;不许往来差舍擅动铺递马匹兵夫;不许地方武职擅受民词;不许假借天兵名色扰害地方;不许无赖棍徒具词诈告,妄害良民;不许文武官员擅娶本土妇女为妻妾。”违者按碑律斩杀。这是张献忠起义军注意纪律的铁证。

张献忠在攻打四川泸州的檄文中说:“凡我军士,如有借故滋扰,株连良民,及其他淫掠不法情事者务须从严查办,赔偿损失。”

第四,所谓“七杀碑”,是很明显的讹传。

相传,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曾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名叫“七杀碑”,碑上写有:

天生万物养人,

人无一善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

很多人用这段碑文来证明张献忠虐杀之狂。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1934年,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找到了一块张献忠立下的“圣谕碑”。碑文却是:

天生万物与人,

人无一物与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这段碑文的意思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类却没有一物来报答上天,人类需要反省,要畏天,要像上天那样慈悲为怀。相反,这句碑文是为了劝人行善的,丝毫没有看出他嗜杀的本性。足以证明传说中的《七杀碑》是一种讹传。

自古以来就是成王败寇,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大家要学会独立思考。

参考资料:《细说大明王朝36大悬案》,作者: 向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