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植物学视角下的明代本草—记《〈救荒本草〉译注》出版

 369蓝田书院 2019-03-13

《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的一部区域性经济植物志,它用简明的文字和细致的绘图记录了我国中原地区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代表了我国明代植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并对此后中国古代植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次译注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锦秀副研究员和汤彦承研究员完成。

一、《救荒本草》及其在植物学历史上的价值

《救荒本草》由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同母弟弟、定王朱橚(1361—1425)组织编写,成书于1405年。书中共记录了我国明代中原地区的可食用经济植物414种,显示出较高的植物学研究水平。本书虽冠以“本草”,但从它开始,中国古代植物学才真正脱离了本草(五代韩保升语“药有玉石草木虫兽”)的束缚,开始了纯粹植物学研究;本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植物描述体例,是对历代植物描述体例的一次大的提升;本书一次性发现并描述了200多种植物新物种;绘制了414幅精美的植物科学绘图,是此前中国任何一部植物学著作都无法相比的(此指嘉靖四年刻本而言,永乐四年刻本的绘图应更为精致生动);本书开创了中国古代经济植物研究的新领域—被李约瑟称之为“食用植物学家运动(TheEsculentistMovement)”,之后陆续有《茹草编》、《野菜笺》、《野菜谱》和《野菜博录》等专著问世。虽然从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视角看来,《救荒本草》的水平仍然很低,如不分单叶、复叶,分不清叶柄和茎,甚至将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误认为一朵花等,但改变不了《救荒本草》在植物学史上的地位—在15世纪初,以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植物学研究走在世界前沿。

作为一部重要的古代植物学著作,《救荒本草》现在仍被许多现代植物学家所称颂。20世纪上半叶,一些植物分类学家在选择植物中文名时,往往要查阅《救荒本草》。我们统计,在重要的植物学工具书—《中国植物志》(1955—2003)中采用《救荒本草》科、属、种的中文名称的数量分别为5个、57个和100个,足见这部专著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家心中的分量。

鉴定清楚《救荒本草》中的植物,可能不只关乎植物分类学研究,以此为基础,还可以开展明代以来中原地区植物及环境的变迁、本草原植物的历史渊源、农作物的栽培历史、植物科学画史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如饮食文化)等各学科的工作。因此,准确给出植物的学名,是开展上述研究的基础,否则难免陷入空谈。

二、世界植物学界对《救荒本草》中植物的研究

19世纪后半叶,俄国驻华医官布莱资奈德(E.Bretschneider)在他的Botanicon Sinicum(1882—1895)中,鉴定了176种《救荒本草》植物。通过Bretschneider的介绍,德坎多(Alphonsede Candolle)等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开始关注这部中国植物学专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松村任三教授在其《改订植物名汇》(1915)中,给《救荒本草》的大多数植物确定了学名。但后来他承认,自己对其中许多植物的学名处理不当。1946年,在华工作的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B.E.Read)发表了“Famine Foods Listed in the Chiu Huang Pen Ts’ao(救荒本草)-Giving their Identity,Nutritional Valuesand Noteson their Preparation”,给出了一个植物学名名录(有学者推测这一名录可能是中国植物学家刘汝强的研究成果,当时他曾随伊博恩工作)。

现代植物学研究在中国起步晚,在杜亚泉等(1918)的《植物学大辞典》中,收录了日本学者对《救荒本草》多种植物学名的考证结果。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骕先生,每每将该书和《植物名实图考》并列,作为中国现代植物学的发端。20世纪30年代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的钟观光先生,曾潜心研究该书,试图考证其中的每一种植物。1979年,作为石声汉校注的新版《农政全书》附录,王作宾先生给出一个“413种”的植物名录,王先生是植物采集家,熟悉北方植物,考证颇为认真,但这一名录是根据《农政全书》做出的鉴定,其绘图与嘉靖四年本相比,出入不少,且漏掉了“山苘树”一条。在《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等植物志书中,共鉴定了《救荒本草》中约100种植物的学名。

在裴鉴、周太炎等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主编的《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中,鉴定出了《救荒本草》中少量药用植物学名。一些本草学家如赵橘黄、叶桔泉、黄胜白和谢宗万等先生也孜孜不倦地考证其中的药用植物,一系列研究结果反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工具书和部分研究论文中。在吴征镒先生主编的《新华本草纲要》中,鉴定了《救荒本草》中约100个种的学名,可能是历来对《救荒本草》中本草原植物研究最深入的一次。

由于受时代局限,早期研究者给出的学名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名鉴定错误,有的学名所指的种在中原地区没有分布,另有近百种植物的鉴定结果还存在争议,待考植物也近百种(包括前人只鉴定到科或属的类群和没有考证出的类群)。当前,《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已经完成,中国植物的本底已大体清楚,这为重新考证该书414种植物的学名奠定了科学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