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砚秋的“诡音”唱法

 cxag 2019-03-13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作为国粹京剧的一代宗师,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所开创的程派唱腔,别具一格,有着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很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

  程砚秋本为八旗贵胄,隶属正黄旗,无奈幼年失怙,其母无奈之下将其送去学戏。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戏子的身份极其低下,故而其母让小程砚秋学戏是经过一番复杂的思想斗争的,她认为这样做对不起列祖列宗。

  程砚秋6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11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先从阎岚秋(九阵风)、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身段和演唱。他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

  王瑶卿号称梨园界的“通天教主”,四大名旦均为他的学生。他教学生是有教无类。在他听完程砚秋的一段唱腔后,声音有点低沉,对他说了一句让他铭记并实践一生的金玉良言:“你的嗓音没有畹华那样圆润甜美,所以你一定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唱腔。”

  之后,程砚秋又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书法、舞拳练剑、电影等多种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

  说起程派,不得不提及那被剧作家翁偶虹先生誉为“诡音”的幽咽婉转、低回曲折、若断若续的优美唱腔,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程砚秋不断摸索、创新的结果。

  程派唱腔之所以有如此特点,一方面是出自塑造那些哀怨、坚贞、缠绵的悲剧人物所需要;另一方面也与程先生的嗓音条件不无关系。如果,他的嗓音条件十全十美,他的声腔、唱法也许会出现另一种风格。恰恰是由于天赋条件上的某些特点和局限,使他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正确指点,不随俗当令,而是另辟蹊径,从发声方法、吐字行腔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演唱道路,丰富、发展了京剧旦角的声腔艺术。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形成了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