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了9年的采购之后,每次在朋友圈里提到我是干采购的,无一例外地会有人一脸艳羡地赞叹:“采购是份好工作啊!牛逼!” 是的,这也是我当初从一个工科男投身采购大坑之前所想所愿之事。 你想啊,拿了钱出去买东西,人家见着你都得大爷般地供着你,出差所到之处如朕亲临,好吃好喝伺候,必要时还会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孝敬。 这日子过得何等潇洒,何等自在! 但是现在么,如果再有人发出这样的赞叹,我只会默默地报以“呵呵”,甚至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 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层管理,朝下看着基层们汗流浃背如老牛耕地,朝上看着高层们殚精竭虑似秋蝉度日,听到基层们埋怨高层工作舒适且安逸,高层们又会觉得基层的工作辛苦但不劳心。 原因就是,你没有坐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干过那个岗位的活,那就永远不能明白其中的艰辛和挑战。 当然,想要让一份采购工作变成那种人人“艳羡”的好工作也是可以的,以个人理解来说,你只需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你就职的公司规模足够大,且商誉和名誉很好,业务量也十分巨大——所以所有的供应商资源都会向你聚拢,都愿意想方设法地和你做生意; ②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你可以不用在意你花了老板的钱买回来的是一堆什么破烂玩意; ③你的同事是一堆白痴,或者和你沆瀣一气——所以不管你买了什么东西回来都不会有人来找你茬。 请记住,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没有①,那么你会瞬间从大爷变孙子;如果没有②,那么我想说任何工作你负责任地去做都不会很轻松;如果没有③,那么你会整天活得生不如死。 用一个外行的眼光来看的话,企业的其他多数部门比如生产、销售、工程技术都是在为企业“挣钱”,唯独采购部看起来在为企业“花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你没本事赚钱我还可以忍;但是如果你拿了老子的钱乱花,爸爸是要打!死!你!的! 所以在企业里司空见惯的情况就是,生产制造一个产品多花几分钟工时很难被界定为不合理——于是在一些管理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的企业里这类问题就会被忽视,没有人愿意过多地花精力去考虑怎么能够把这多出来的几分钟工时变成少几分钟工时; 但是,如果采购买个零件多花了0.5元钱则会被三堂会审——成本、财务和老板统统不会放过你——哪怕是一家管理水平再低的公司,老板也对采购支出盯得紧紧的。 反过来,如果采购少花了0.5元钱买了一个同类产品回来,但是质量出现了一些瑕疵,那么也会被三堂会审——质量、生产和老板统统不会放过你——你必须老实交代是不是通过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了低成本甚至不正当利益?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工时增加几分钟和某个零件的采购价格增加0.5元,给企业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成本上升。而人们愿意倾向关注后者,因为后者更容易用货币来度量,同时后者代表着一个交易行为。交易则代表着利益交换,所有的交易参与者都在进行利益分配,那么很难让人不去联想到是否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情势下使得“采购”这个职位在坊间被过多的简化、丑化和灰化——因为中国五千年来就是这么认为的,拿钱办事的人最易贪钱。 其实采购是一门权衡、取舍和自我保护的艺术,一个好采购需要同时做到实现甲方的成本/质量目标;实现乙方的利润目标;实现甲方的公正绩效目标。 经常有同事问我:你为什么凡事都要为供应商考虑?我说是的,我就是要为供应商考虑——准确地说是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为供应商考虑。负有成见者只看到我为供应商考虑,而智慧的人应该明白我其实是在谋求双赢。 一个采购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过度压榨供应商利益,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一拍两散。最终供应商只是损失了销售额,而自己得到的是一条破损的供应链及其修补的连带风险。所以,往往1元的采购成本和2元的采购成本都不是最佳的,1.5元才是。 有人说,采购在外面是爷,在家里是狗;销售呢,在家里是爷,走出去就是狗。除非你就职于一家高认知水平的公司,否则采购在家里是狗那是一定的了——即使在运营实操层面你已经不怎么像是一条狗了,但是在其它人眼里你更多还是像一个花钱办事的狗。 做采购(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采购),就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和服务员一样,你要让内部客户(也就是企业需求部门)满意,他们才会认可你的工作成绩;还要让外部客户(也就是供应商)满意,他们才会支持你取得更多的工作成绩;最后才是让自己满意——不要丢失仅有的尊严和底线,这样你才会认可自己激励自己取得更多的工作成绩。 采购不是爷,满眼都是爹。 我觉得,采购工作不适合智商低的人做,也不适合情商低的人做;不适合奸猾的人做,也不适合老实的人做。 能做好采购的,没一个是简单的货色。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