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方寸之间1
2019-03-13 | 阅:  转:  |  分享 
  


美术教学案

课题 5、方寸之间 主备人 樊璐瑶 课型 综合·探索 课时 第一课时(共二课时) 授课时间 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起源,分类及制印的过程。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体验篆刻艺术魅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 学习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体验篆刻艺术魅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

难点:篆刻章法的变化。 教具准备 课本、资料、教学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作品欣赏思考:为什么每张国画上都会有印章?2、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

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为什么要以篆刻的形式来表现??进入本课------方寸之间。 媒体课件演示 二、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题:

1、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演变。

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

4、我们来学习印章的分类。①内容:名章,闲章,肖形章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 1、学生自主回答



2、结合八年级书法内容说说书法篆刻史。



3、学生交流、归纳。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②格式: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朱文(阳文)(解释什么是朱文)印章上凸起的字,印文呈红色。也称阳文。例:出山小草:工整细致的线条,给人以婉转流畅的感觉白文(阴文)(解释什么是白文)例:云中白鹤:刀法挺进,势如破竹,有意无意地破边使印面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5、多样的刀法:切刀法、冲刀法、切冲结合

6、治印基本步骤介绍:

①写印稿;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调整;

⑤钤印。 4、欣赏、交流,小组商讨。



5、尝试不同刀法。



6、交流、归纳步骤。



三、尝试 作业要求:课本P29页学习活动一,学习篆刻刀法,尝试临摹篆刻作品(阴刻)。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篆刻阴刻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我们刚才学习了篆刻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同学们实践一下。

板书设计



第五课《方寸之间》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师反思/学生收获栏



篆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其艺术的魅力在于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融汇于点划之中。美术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利用《方寸之间》这一课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使学生获得尊重、关爱、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关怀,促进他们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神经质36yz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