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静心、明心、用心到底指什么

 南山梵境 2019-03-13

我在前些天的文章《生命中早晚有人会教我们好好说话之四》中,提到了“修心”一词,有人问对于一个几乎没研究过心理的人,修心该咋修。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一个主张如果不能在生活中实践的话,就是没有意义的空话。所以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做一下入门的介绍。

其实我当时用“修心”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词,只是觉得这个词被人们用的比较普遍,如果不计较精准意思,这个词最能代表多数人想解决心理问题的意愿。

而之所以说“修心”这个词不准确,是因为心的本性是“不垢不净”的,是不需要修整就已经以最合理的状态存在的。就像禅宗六祖慧能说的比较有名的一句话那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可以这样打一个比方,人们都希望拥有智慧解脱心理烦恼,可以把人们要追求的智慧比喻成太阳光,把心里出现的各种烦恼比喻成云朵,把心的本性比喻成天空,而人们之所以看不到太阳光,只是因为飘来飘去的云朵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觉得太阳丢了,认为天空出问题了,就想要去修改云朵或天空。我们因为对物质世界的常识关注较多,知道天空、阳光和云朵的关系,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为见不到太阳担过心。心理世界也一样重要,如果对心理世界缺少常识就会做很多徒劳无意的事。

所以说到心的本性的话,心是不需要修的,不需要静的,不需要明的。但是毕竟我们并没有与那个本性合一,所以在生活中修心、静心、明心是非常必要的,把这些领悟好,就可以善用其心,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生活。

第一、修心是以“为道日损”、“拨云见日”为目的。

现在有很多主张,倡导人们应该遵守某些道德、某些思想、某些形式仪轨,并自称一套因果理论,比如说“因为你忠孝仁义上天就会奖赏你”,“因为你敢于花钱所以金钱才会流向你”,“因为你信仰XX,XX就会保佑你”,甚至在某些宗教里会教人一些超出人们生活逻辑的因果道理,比如烧纸还债或者放生积福等。这些都不属于我所指的修心范围。因为这些都是在强化人们的某一信念,信念可以用来做我们生命过程中的道具,“法无定法”,本应该灵活运用的,如果把这些当做修心,就违背了“为道日损”的目的。因为烦恼往往是人们已知的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造成的,解决烦恼进行修心应该把功夫下在“破解”上,破解自己到底被什么信念卡住的,然后化解它,让心释然,这才是“日损”或“拨云”,而不是另立一套理论转移注意力去逃避这个现实问题。

能起到这种功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近期接触的运用沙盘游戏或者曼陀罗绘画方法就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沟通,通过帮来访者呈现、面对、表达出他心里的意象,借此就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到心中影响他言行举止的心理原型,也可以说找到了一直在潜意识中暗中控制他的信念。当他自己明白是自己因为某个信念批判了自己所处的现实才产生烦恼的时候,他自己就可以有主宰权,选择是坚持信念还是坚持现实了。这也正是我所说的“破解”的真正含义,不是与某一信念对立,也不是成为某一信念的奴隶而不自知,破解它就是看清楚它只是生活的道具,它不是我们的主人也不是我们的敌人,不要把它当真。

第二、静心是以“凝聚心神、收回力量”为目的。

往往一说静心,人们就会想到一处古刹、一缕夕阳、一袭素衣、一杯清茶的画面。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来不及消化烦恼疲惫,所以常常向往能有那样一处可以恢复能量的去处,所以与此相关的产业也看准时机兴起了,在朋友圈晒“一米阳光”的照片也已经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现象。这里我提的静心也不是这个角度,这些静心的实现主要靠的外部条件的达成,我说的是靠自身条件去达成,可以有远方和诗,也可以没有。

因为人们追求的东西多了,也许在历史上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却在一定生活圈里成了必不可少的事,人们为了维持这个高标准的“必须”,就不得不投入和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被横向分散消耗了,就必然不能同时得到纵向上的效果,所以心变浮躁了,总是沉淀不下来。所以人们越来越需要静心。但是要清楚这个静心其实就是要达到一个“专心”的状态,人们太缺少这个了。所以如果我们好不容易获得了休假的机会,就跑到一处幽静的地方“忙着”去制造静心的氛围,还是没得到沉静心神、回收力量的作用,等假期结束了,换回到日常的生活环境,发现静心又遥不可及了。

这两年我有机会参加了一些密集静心的静心营,包括静心曼陀罗绘画,包括止观禅修,每一次参加基本都是至少一周。在这个时间的保证下,很好地体会到了培养定力的好处,而且这些静心方法都可以带回到家里独自练习。当然日常可以培养定力的方法有很多,站桩、读经、书法、画画、弹琴等等,任何可以帮人持续专注于一个目标的事情都可以。

第三、明心是以了知“变易相续”和“道法自然”为目的。

明就是明白、明了、明确的意思,人们都知道“明”是一种感觉,当每个人内省的时候,都会有认定自己是清晰无惑的时候,但是却又经常在与新的人事物接触时,因为发生的事超出自己认知范围而再度陷入困惑,所以也许穷其一生我们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未知事物搞清楚。而且知识、道理等是人们主观选择的,主观的就无法求真求同。所以我提的明心不是指“你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了吗?嗯,想明白了。”,不是指这种把自己想法整理清楚的意思。也不是指“你明白了吗?哦,我明白了。”,不是指这种你明白了多少道理和知识的意思。

我提的明心是指通过一些方法的练习,让我们发现心运行的规律或机制。通过细致持续地观察自己,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我们的心,分析整理出其中的核心规律,这样我们的欲求才不会跟真相背道而驰。我参考一些著名理论,结合自己经验,选择用“变易”、“相续”、“自然”这几个词来总结心的规律。变易就是说心是由无数个碎片式的基本心理单元构成的,就像电影胶片上的小格子,每个都是独立的,一个格子播完,再播下一个格子,内容就变化了;相续就是说这些碎片式的基本心理单元是川流不息地演播着的,无论我们看不看见它,它都是一个接一个地不停地往前演绎;这些格子里的内容是彼此关联的,但却不是绝对必然的,不是某一个格子单独地决定了下一个格子的内容,往往是前一个格子结合了以往某些格子内容共同决定了后一个格子的内容,所以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起主宰作用的格子,把这种多缘聚合而发生的规律称为自然。“变易”、“相续”、“自然”这些心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所以人们“明”了这些,不会与其它的人事物发生冲突,反而会找到彼此的共通性。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明心方法是原始佛法所教的“四念处禅法”,它是非常科学严谨、全面直接的一套明心方法,当然想运用好它也要学习相关法理,懂得方法之所以有效的原理才能让人把握好练习的准确尺度。我随着不断理解它的原理后,有时就敢于灵活地运用它,比如在我做静心曼陀罗时,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调整为“四念处”曼陀罗,来利用它的明心功能。所以说我们要知道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的道具,不用执着它们,对于我们这种自由的修行人,不用信奉于宗教,也不用受制于商机,可以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老师,灵活地解决当下最主要的问题。

第四、用心是以“缘起法”为支撑,以“见山又是山”为境界,以“善用其心”为目的。

我写文章思想是比较凝聚的,分述的章节之间都有很紧密的联系。所提用心,也不是普通常说的“你上点心,用心做事”,那些说的大概指专心。而这里是接续前文,明了心的运行机制之后,就要好好顺着这个机制去培养自己的心,这就是“顺其自然”。

就好比之前打的比方,我们了解了天空、太阳、云朵的关系,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关系,寻找好的机缘为自己所用,比如云来的时候就可以借用它的阴凉,或者提前准备好保护自己的雨具,云去的时候就享受太阳的光芒,云再来时继续历经新的无常。厌倦时想一想天空,问问自己:无论太阳与云朵如何,天空会塌下来吗?

所以禅宗说修行有三个阶段,最后的阶段是“见山还是山”,也就是说你在运用自心的时候,你可以随性些了,不一定看起来是一个专业修行人,也不一定要成天念经修炼,你可能还是吃饭睡觉、上班赚钱、回家做家务,但是却与没修心之前的吃饭睡觉、上班赚钱、回家做家务不同,之前你见到云朵担心丢了太阳,而这个时候你见到云朵知道它与太阳一直都在天空中。

对于如何用心的原理,我推荐原始佛法的“缘起法”法理,它会解决我们浑浑噩噩不知所为的盲目,也会避免迷信邪说而脱离生活的痴迷,是比较科学的生命分析学。如果把它理解透后结合到生活实践中,可以提炼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话,如果说运用心的机制可以做很多事的话,选择用这三句作为指导原则,可以说是最有利于我们生命向科学、良性的方向发展的。当然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里的善恶不是指人们通常说的善恶,这个不弄清,这三句话落实起来还是没有抓手。(篇幅有限,无法展开说明了)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