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紫砂人文“大世界”

 林小霖 2019-03-14


宜兴丁蜀镇有一条老街,南街。南街的北侧是蜀山,南侧是蠡河。过去,蜀山上边顺势而建的是龙窑,蠡河岸边就有码头。龙窑烧壶,码头装货,货船满载紫砂壶,顺蠡河下太湖过长江。南街一条窄路,两个拐弯,从头至尾满铺着一条条青石板,路两侧的老屋,门对门窗对窗,鸡犬相闻、朝夕相伴的,是那此起彼伏的拍打泥片的“砰砰”的声音。这里是宜兴紫砂壶的魂,顾景舟等一代中国紫砂壶制作技艺大师,就诞生在这里。

武夫好酒,文士爱茶,紫砂的发展,一直围绕着“茶”这个主旨,造型千变万化,始终是为茶而生。紫砂器本身密度低于瓷而高于陶的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当酒器而只能作茶具。紫砂土含有大量颗粒微细的铁质,经过烧结,铁质氧化,微粒真空,具有良好的耐温功能;加之紫砂壶做工比瓷壶讲究,壶口壶盖做到紧密吻合,外界空气不易渗透而受到霉菌的腐蚀变质,确保了茶叶中的单宁酸溶出缓慢,延长了茶水的色香味。所以紫砂壶便有了“隔夜不馊”、“不夺香”且能“发 真茶之色香味”之类的美誉。

丁蜀镇有个小地方叫做前墅,现存一座明代古龙窑,目前仍在定期点火烧窑。龙窑都是自下而上顺势而建,像一条匍匐在山坡上的巨龙。窑内点火,火势上窜,窑中氛围瞬间热烈。龙窑内烧制的都是紫砂制品,紫砂壶、紫砂花盆、紫砂缸、紫砂摆件。紫砂矿是上天赐予宜兴人的特殊美物,全世界只有宜兴丁蜀一地拥有丰富的紫砂矿藏。地灵人杰,全世界也只有宜兴丁蜀人掌握紫砂壶纯手工制作的独特技能,全世界也因此只有宜兴丁蜀出品紫砂壶这种具有特殊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茶器。纯手工制作紫砂壶的技艺在传承,许士群的君祥陶艺工作室有许多年轻的艺人,他们拜许士群为师,向大师学习真正的技艺。许士群经常是在关键时刻为徒弟做的壶把把关,但遇到徒弟做的令他不满意的壶,他会毫不客气的说:“摔掉它!”从心愿上,他愿意每个徒弟都进步,从现实上,许士群很清楚,做壶能做到自己这个地步,很难。不仅有技术因素,还有生活阅历,还有追求,还有心境。

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宜兴紫砂工艺除了她的历史悠久、艺术上繁荣的茶文化历史之外,她的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其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宜兴紫砂工艺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因此,从造型艺术角度而论,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

紫砂壶是伴随人间美好生活的尤物。作为泡茶的最佳器皿,紫砂壶透气而不渗水,保证了泡茶时将茶的清纯与香气发挥到极致。作为把玩的特殊器皿,紫砂壶经过茶淋水洗,日积月累产生包浆,呈现岁月洗礼后的日月精华。作为收藏的珍贵器皿,紫砂壶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倾心之物,他们寄意抒怀于紫砂壶上,金石之间,铭刻烧制,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玲珑,使紫砂壶成为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收藏珍品。纯手工制作紫砂壶是中国紫砂艺人所拥有的独特技艺。去宜兴的人多半是因为紫砂壶慕名前往,虽然宜兴丁蜀镇的大街小巷遍布着无数的紫砂壶专卖店,但要淘到真正的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你只有潜入丁蜀紫砂匠人的家中,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实现淘壶的愿望。许士群是为数不多的始终用纯手工方法做壶的著名紫砂艺人,一只木搭子,一个转盘,一双手,再加上三十年如一日的不离不弃,他的光素器紫砂壶已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紫砂壶艺术品收藏中的精品。做成一把纯手工紫砂壶过程复杂,步骤繁复,起身筒是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用一块泥拍打成厚度均为2.5毫米的泥片,再把泥片立起衔接为身筒,再将身筒拍打变形为所需要的壶型形状。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每个步骤都在随着紫砂泥料的泥性变化进行。许士群说,紫砂泥最听话的就那么一小会儿,身筒成型用的就是这最听话的一小会儿。
身筒制作完成后,还需要上百道工序的制作过程,才能形成完整的紫砂壶。完成的紫砂壶需要自然晾干并且干透,再进窑烧制。紫砂壶经过高温烧制时产生收缩,不同泥料的收缩比不同,烧成后呈现的颜色和大小也不同。紫砂原矿三大类,分紫泥、朱泥、段泥,原矿紫砂泥料对艺人的制作要求最高,进窑烧制因温度不同,所呈现的色彩及壶的张力也大不相同,而这些都取决于制壶艺人的抟制水平。具有充分自然色彩和充分张力的,造型优美流畅自然紫砂壶,就是一把非常好的紫砂壶,这样的紫砂壶看上去非常顺眼,让人爱不释手。经过几年功夫泡养把玩的紫砂壶,会呈现包浆,那自然的温润内敛的光泽艳丽感人。不过这样的紫砂壶价格不菲,属于收藏级别的了。如果在傍晚站在竹海的顶峰观日落,也是非常难得的视觉和感官体验。竹海的峰顶为苏、浙、皖交界之地,号称一脚踏三省。在这个特殊的地方静观太阳的光辉照耀江南秀美的山河,是除却紫砂壶之外的另一种大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