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姆大妈被骗,60万说砸就砸,这位匠心大师的作品,让人直呼上当!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19-03-14

当你走进福建德化县,

总会听到“劈里啪啦“的响声。

这是德化的一大特色声音,

常见,而且非常 “贵”!

因为每响一次,

意味着又有瓷器被砸碎了,

这一碎也许就是60万

满地的碎片,

正是出自德化最著名的白瓷。

而拿着锤子敲击的,

则是当地一位白瓷名家:

陈明良。

现在的他很是郁闷。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玉,

历朝历代对玉器的推崇,

使得其他工艺极或多或少,

会追求营造出玉的质感。

而德化白瓷,

就把这种追求发展到了巅峰。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官网 百花争艳│郑燕婷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官网 世博和鼎│陈仁海

它的温润细腻,

以及对细节的极度掌控,

是其他瓷器望尘莫及的。

比如《贵妃醉酒》,

你能相信全部都是瓷器烧制吗?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官网 贵妃醉酒│郑雄彭

▲图片来源:CCTV-7 《乡土》

小到贵妃衣服上的褶皱镂空

都极尽逼真,

让不少初次见到的人大呼“上当”!

 但如果这样你就觉得厉害,

那说明看的还是太少。

赖礼同大师的作品《山鬼》,

更堪称惊艳众人。

▲图片来源:CCTV-4 《流行无限》 

初次看到时,

很多人以为少女身上的毛巾,

是为了遮挡灰尘。

毕竟再怎么看,

这也就是一块普通的毛巾。

▲图片来源:CCTV-4 《流行无限》 

然而真相是

这件衣服也是烧制出来的瓷器!

因过于逼真,

还发生过保姆打算拿下来洗一洗,

结果给掰断的窘事。

▲图片来源:CCTV-4 《流行无限》 

这就是德化白瓷,温润细腻,如脂似玉。大到人物形象刻画,小到衣纹线条走向,远到人物眼神变化,近到配饰细纹处理,无不追求极致。

也因此法国才把它尊称为“中国白“,过去更是有”一笼白瓷一箱银“的说法。

▲图片来源:CCTV-4 《流行无限》 

陈明良如今更多时候追求神似,

而非单单是形似。

也正因为他的境界,

陶瓷博物馆才特意找他帮忙,

复刻一件《渡海达摩》。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正是这件事让他背上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渡海达摩》是明代白瓷大家,

何朝宗的作品原作在香港

拍卖出1400万港币的天价,

只是如今不知所踪。

更重要的是,

何朝宗是陈明良的偶像。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何朝宗传世作品皆是珍品,但量极少。

因为他觉得不满意的作品,

要么不烧,要么烧了就砸。

陈明良如今的习惯:

稍有瑕疵就砸碎重做,正是跟何朝宗学的。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开篇提到的“劈里啪啦”声,

正是他把不满意的达摩像全都砸了。

同时他还砸掉一个,

别人花60万请他烧制的观音像。

因为不起眼处有一个裂缝,

这已是他砸的第8个观音像。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被砸掉的几个达摩像,

已经是从几十个瓷胎中,

挑选出来的上等货,

如今一个都没留下,

他自然非常失落。

但也只能重新再做一批。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白瓷制作流程和其他瓷器大同小异,

笼统概括起来无非是:

调瓷土、塑形、施釉、入窑几个步骤。

决定性的差异在于几个细节,

首先是上好的瓷土原料。 

德化山多、水多、矿产丰富,

尤其白瓷的原料,堪称全国最好。

▲图片来源:CCTV-4 《流行无限》 

从山上流下的水,

成为了捣碎矿石的动力来源,

这样砸碎的石料细腻均匀,

出来的泥可塑性极好。

▲图片来源:CCTV-4 《流行无限》 

德化有一个400岁的古代龙窑还在烧瓷。这就是月记窑,被称为古代瓷窑活标本。由山脚通到山腰,长达46米,每月只烧一次,一次能烧2万件瓷器,需要30吨木材。

这里保留下来的古法柴烧,是瓷器匠人的无价之宝。

 ▲图片来源:CCTV-10《中华揭秘》

当然,为了保护环境和方便,

如今匠人们大都用自动控温的炉窑,

陈明良也不例外。

此时他正将新做好的达摩像,

放入窑中准备烧瓷。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这一烧就是整整三天。

终于等到开窑这一天,

大家忐忑不安地将作品拉出来,

但还没来得及细看,

一个徒弟脚下一滑,

直接撞倒了瓷器支撑架,

刚出窑的达摩像,

碎的碎,刮的刮,毁的毁,

一个不剩。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