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兆富:如何设定生产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

 blackhappy 2019-03-14

设定销售人员的绩效指标后,我们应该进入生产人员的绩效指标。我们把客户的生产模式简单分为:流程型和离散型。在流程型生产中,所有的生产人员都可以成为生产管理人员,比如精细化工厂;而离散型生产中,工人不属于生产管理人员,一般也不进行绩效考核,而生产管理人员一般包括车间主任、计划调度员、统计核算员等。

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与安全。数量主要指产量或产值,是生产团队的劳动定额;质量主要指产品质量和质量一致性,包括产品合格率或优等品率等;成本,主要指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水电风气,以及在制品库存(离散型)、产成品库存等成本;时间,是指订单-加工周期,兼顾产品加工的柔性和加工效率;安全,是指安全事故的发生等问题。

生产管理人员绩效指标一览

李兆富:如何设定生产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

在生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指标本身并不难确定,但是在生产考核中,有个操作上的难点:产成品数量的确定,其关键在于劳动定额如何给定,如果简单点儿考虑,完全可以简单用产值替代。但是,这就要忽略产品之间的加工工艺的差别,但是胜在指标的目标值有很多的历史数据参照。既然涉及到了劳动定额,也可以将产品分大类,进行权重的统计,给予产品权重,从而依据工艺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产量或产值。

还有一个关键在于:生产柔性(产品切换的容易程度)。国内企业,大部分都还没有对切换加工产品的耗时进行管理。此外,在离散型企业中,换模工作是生产柔性管理的关键工作。这些内容,都会影响生产的实际效率。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最佳的管理模式。泰勒之前,西方企业普遍认为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定义为:使工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作为回报,可以从其雇主那里得到“特殊激励”的一种管理体制。但是,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与差别计件工资制,则推翻了最佳管理模式。

我们今天非常清晰,泰勒先生推翻“最佳管理”的方法与步骤:第一,通过动作研究,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挑选和培训出第一流的工人;第三,使得工人的操作、工具、环境等标准化;第四,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第五,把计划与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第六,管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实证结果,科学管理比最佳管理的效率高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在做生产管理改善的时候,当然,其他管理改善也存在,还在采用最佳管理模式。也就是,设计出绩效工资体系(回报),那么工人或其他岗位的员工就会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获得企业期望的结果。

这里的本质其实是策略选择问题。“倒逼”,我们经常用,用绩效去倒逼生产管理,用绩效去倒逼销售管理,倒逼的结果如何,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为了看到事物的本质,还是有请三位经典人物出场:

孙武:倒逼的本质是以迂为直。我在《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中讲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也就是说,在战争中,如果己方在实的方面比不过对方,那么,通过迂回让对方的局部虚,我方的局部实,在局部打赢战役,积小胜为大胜,从而最终实现战争的胜利。在一个企业组织内部,核心价值链的直线经理是实的一方,而职能领域则是虚的一方,核心价值链需要改善,很多老板或者总经理的指令都执行不下去,我们通过绩效管理来倒逼,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人力资源是虚方,而生产直线经理是实方,虚实改变不了,那么倒逼的结果,大概率事件是不可能实现管理的意图。

泰勒:我们了解不了中国人的思维,头疼医脚,脚疼医头,这是什么逻辑?生产管理需要改善,其本质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进行,那么我们只要进行时间-动作研究(因为生产操作人员做不了,需要生产管理人员去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益管理,虽然辛苦一些,时间也耗费不少,但是也比什么“倒逼”永远实现不了好吧?

孔伋:孙武子和泰勒都太较真了,为何一定要战胜对方?为何一定要提升组织效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两位都不考虑,只考虑事的关系。诚然,我不否认他们的正确性。但是,看看我们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核心价值链的管理人员),有几个人去看书,去用心体会管理的大道?关键是他们不会,他们也不学,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综合考量,倒逼也不失为一条上策。既不引起大的人员变动,又会对实际效果有所帮助,何乐而不为之。用句时髦的话来讲,这叫做“迭代式”发展。

马基雅维利:既然选择了“倒逼”,结果又可以预期,那么,作为老大,必须清楚,HR本身在此事情上(管理改善)不会拥有主导权,但是,一定是一个好的“背锅侠”。清晰这个原则,老板可以假装批评HR,增加推进事情的力度,而且老板又不与核心价值链的管理者引起直接冲突,真乃妙解。想出这种办法的人,都是神人。但是啊,我要提醒一句:时间周期可会变得很长啊,在企业生存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接受啊。

穆勒: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我赞成泰勒。

好啦,关于生产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就说到这里。穿插了一些企业HR在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痛楚,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只是“背锅侠”而已矣,就不会太痛苦。而实际上,我们太多HR就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一直在为中国企业的实践发挥着重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