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书创始人杨鸣:股权激励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昵称33542116 2019-03-14

杨鸣,股书总裁。前SK Telecom副总裁、前OkBuy高级副总裁 、英国Business School of Middlesex University 战略营销管理硕士。拥有10年跨国TMT行业运营管理经验,曾任清华大学金融资本研修班、交大安泰EMBA、SK (China) 企业文化、不凡商学院的讲师以及真格学院的特邀导师。


作者 | 孟亚娜

视觉 | 李海伟

  来源 | 善缘街0号

01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从伦敦回到北京,从世界500强到初创公司,从电商平台跨界到企业服务行业,一路走来,这一幕幕的经历宛若水滴般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股书」这条溪流。 

在英国Business School of Middlesex University 读完战略营销管理之后,杨鸣顺利进入了一家五百强企业—SK Telecom,一路从基层员工奋斗到了SK Telecom副总裁的职位。然而,他是个居安思危的人。在SK Telecom 的日子让他安逸到有点焦虑。

「是时候跳出舒适区,继续向自己发起挑战了。」2008-2014年正值国内电商发展最好的窗口期。他下定决心,加入到创业大潮中。

2009年,杨鸣加入初创电商平台 — 好乐买OkBuy。在电商行业的窗口期,公司发展顺风顺水,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融到了C轮,并且吸引了国内最头部的投资机构关注。

但这一切发展的太快了,杨鸣感觉自己迷失在了大潮流。而随着公司走向更高的层次,他发现公司的股权机构混乱和激励体系不清晰是大多数创业者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个企业服务赛道的市场很大。

不甘于现状的他开始了新的尝试,这一次是跨界到2B企业服务的创业。 

2015年,杨鸣和张骞开始启动创业项目。当时在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企业服务的市场还相对空白,市面上并没有成体系的股权激励模式机构。这两个留英的海归是在股权激励领域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股书(Kapbook.com)也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咨询结合SaaS一体化模式的机构,并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大数据资源为依据,为企业提供长效激励管理一站式服务。

02
打造国内首个
股权激励咨询+SaaS系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稍微比他高一点就可以了。」谈起创业的起步阶段,杨鸣说道。

在中国创业不可能是闭门造车式的,股权激励的SaaS系统其实在北美国家已经相对成熟了,但国内却没有一家使用,考虑到中美文化差异,东施效颦式的盲目搬运也是徒劳。他解释道,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公司模式 — 有限责任制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框架体系是按照百分比来做股权配置的,每一轮融资之后百分比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将国外现有的技术照搬过来,根本无法适用。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征服了这套模式,就可以征服全世界了。于是以有限责任公司为底层逻辑,股书研发了自己的SaaS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可以辅助企业构建股权数据库,提供分配建议,协议生成效率大大提升,精选自律所联盟的优质文本,通过高效的电子数据报表进行管理,事半功倍,且适用于全世界的公司。

在股书之前,传统的股权激励行业仍然践行的是较为零散的打法,费用较高且服务周期较长,缺乏数据支撑和实施落地。而且传统的股权服务机构采取的是最传统的Excel人工记录模式,效率低下,从而导致用户粘性较弱,最终变成了“一锤子买卖”。针对这些痛点,股书将这些宽泛复杂的服务结合成一个团队,系统性全方位的为企业做一站式服务。 

杨鸣和团队十分幸运,在创立之初,便得到了来自真格基金和黑马基金的天使投资。然而开发系统所带来的高额费用加上入局太早,让创业之初的股书团队承受了巨大的风险。 

「创业总是九死一生的,由于时机和行业的问题,让股书差点成为了行业“先烈”。」

03
九死一生,终迎来爆发期

经历过九死一生之后,股书活过来了。

光华路的办公室一角放着一辆公路自行车。那段时间,杨鸣总是会在特别疲劳的时候,骑车绕着公路一直向西,一直到筋疲力尽为止,再往回骑,以此来释放压力。

谈到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杨鸣平静的目光中划过一丝苦涩的回忆,「在2016年第二轮处于A轮融资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一次生死。由于股书入局时整个行业发展还处于早期,很多投资人都持观望的态度,而来自投资人和市场的迟疑直接导致股书的资金链险些断裂。好在那个时候团队只有二十多个人,大家齐心协力撑过了那段时间。我一直认为我们运气很好,在谈了70多家机构之后,有11家向我们发出了TS。」

跨过了这个坎,股权激励这套企业服务系统也在业内渐渐建立起了口碑。在资本寒冬之下,2018年年初,股书拿到了高榕资本的B轮投资。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一些企业发展没有那么快,大多数企业会停下脚步去完善内部问题,而这正好是股书切入的机会。2018年Q4股书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期。

「在资本周期下行的阶段,很多创业公司更在意自己的现金流,所以减少了对员工分红发放的奖金。而一个整体的激励方案一般都是长短期相结合,奖金是短期激励,股权激励是长期激励。在这个时期,对于一些想要减少现金流支出的创业公司来说,会增加长期的股权激励分配比例,所以股书迎来了一个小的爆发式增长期。」杨鸣分析到。 

04
股权激励,没那么简单

杨鸣和他的团队是一群有情怀的创业者,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力量成为引领着,帮助一些企业走出低谷区。然而很多创始人和团队在最初却意识不到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多数公司都是在自己踩了巨大的坑以后,才开始寻找方案提供商。

股权激励是个多维度且庞杂的结构,一个企业从创业初期到成为行业独角兽,将会面临着来自法律、人力成本、税收的安排、持股平台的搭建等问题。这一系列安排都是很专业的事,显然不是创业者自己就能够搞定的事情。

杨鸣分析道,大多数企业股权激励的失败不是公平的问题,而是错过了最好的窗口期;合伙制观念的缺少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被存量的利益绑架。其实,在公司发展的上升过程中过去做股权激励,是最好的阶段。 

在2018年经济环境整体下行的状态下,一家Pre-A轮的公司找到股书。该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不清晰,因为某个已经登机在册的股东已经离职,但工商注册信息还未更正的漏洞。当时正值该企业最艰难的时刻,这一漏洞导致投资机构延长了项目交割期。而修复这个bug花了整整半年时间,也导致造成了企业估值的损失。而所有这一切该公司在寻求投资之前都未曾发觉,出现问题之后,该公司找到股书。股书给予了智能化落地流程,实施简单、易上手,大幅缩短了项目实施周期,帮助企业更快的走出了低谷。


与此同时,在人才管理方面,用对激励方式,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2018年,一家研发制造火箭的民营企业慕名找到股书,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需要吸引高级技术人才。然而这些工程师科学家大多都就职于能给他们提供“铁饭碗”的国企,十分难挖掘,即便是高薪也解决不了问题。

股书团队在介入该公司之后,帮助该公司建立了员工持股计划,先后设立了多个期权池用于吸引激励核心人才,上百个关键岗位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持有公司的股权。通过股书的智能管理平台,企业员工可以看得见期权随着公司估值而变化的价值,极大程度地提升员工自主性和满意度,降低了信任成本。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该公司的估值翻了四倍。

目前股书与包括真格基金、黑马基金、高榕资本、华创基金和德联资本,以及红杉、IDG等头部投资机构都达成了战略合作。之所以将多数精力放在一些投资机构的被投企业,杨鸣解释到,「投资机构的被投企业规范度较高,体量也足够大,针对这种企业,大家能够很快达成方法论层面的共识。」 

除了B端客户,股书也在布局着自己的“C端”市场。杨鸣会定期去做一些线下的课程。在一些创业者社群和学院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通过线下定期讲座的形式,股书帮助用户更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并且在基于用户学习习惯基础上,股书团队制定了一些线上课程,未来用在喜马拉雅、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的传播分享。「股权知识体系现在已经成为创业者的必修课,创业者反馈的收获特别大。」 

股书将自己的使命定为,服务客户,成就人才,创造价值。在杨鸣看来,创业的过程其实是创始人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而这也决定了股书的服务周期将会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长。

了解到,股书团队现在有七十多人,遍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团队学术研究基因十分强大,核心员工均在全球知名咨询公司以及独角兽企业深耕多年的专家。目前,股书每年还在通过不断的整合资源,引进新的合伙人,提升团队整体的力量。

股权激励实际上是以激励效果为前提,以人性考量为基础,量化贡献为核心的一个模型,它是在不同阶段企业的核心人才和milestone相互匹配相互适应的过程。作为一家激励智能平台,股书开创了全球一站式股权激励专家系统,为企业提供方案设计服务、在线管理和交易系统。截止2019年1月,股书服务的企业用户超过8000家,系统资产管理超过1000亿。

杨鸣说,他是一个思维比较慢,但是执行力比较快的人。他认为,股权激励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科学层面是设计安排的量化,艺术层面是对于人性的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