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匾额 说到书法珍品,中国自古就有三大传世之作。一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为王献之的《中秋帖》、一为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位都是书法大家,其作品也被称为稀世珍宝。乾隆皇帝在位时,将三帖藏入深宫,并专门修建了一个藏宝的宫殿——三希堂。 “三希堂”内部照片 辛亥革命之后,溥仪皇帝宣布退位,为给自己留条后路,溥仪频繁以赏赐的名义将宫中藏宝悄悄盗走,太监宫女们纷纷效仿,故宫珍宝遭到了大量盗劫。1914年冬天,三希堂里的《中秋帖》、《伯远帖》两卷被太监盗走(一说被敬懿皇贵妃带出宫丢失)不久后,被盗的《中秋帖》、《伯远帖》被袁世凯的心腹郭世武所得。坊间传闻是郭世武指使太监暗中盗得,而郭世武则辩称,古帖乃是用2000大洋从一古玩店中购买的。 王献之《中秋帖》 由于郭甚得袁世凯的亲睐,风头正盛,再加上两幅古帖在书法史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时间掀起舆论哗然。郭世武得到“两帖”之后,将其视为最爱珍藏,并告诫子女:“此两物乃是传家之宝,不得拿去贱卖,不得丢失!” 王珣《伯远帖》 奈何郭家后人不争气,1949年,郭世武的儿子郭昭俊害怕时代更迭,会遭到风潮的波及,瞒着家人将家传的两帖盗走,辗转来到了台湾。到了台湾之后,起初打算将“两帖”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于是找到了徐森玉的学生,时任博物院院长的庄严。庄严看着这两幅国宝,自然心动。但奈何当时经济凋敝,郭昭俊又狮子大开口,庄严拿不出钱只得作罢。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昭俊于是又带着“两帖”来到了香港,打算将这两件国宝卖给外国人。但最终还是卖宝无门,身上的钱财也已经耗尽。郭世武不得不将“两帖”低价抵押给了一家英国银行,靠着贷款度日。眼看贷款期限即将到了,郭世武无法还清贷款,这时,徐伯郊(文物鉴定大师徐森玉的儿子)得到消息,便给远在北京的专管文物的郑振铎发电报。郑振铎接到情报之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立刻向周总理请示。 周总理听了郑振铎的汇报后,顿时心情凝重,对郑说道:“两贴是国宝,必须马上追回。无论出价多少钱,也要将其留住!否则,我等都是罪人。”随后,周总理亲自下令让王冶秋、马衡、徐森玉三位顶级文物鉴定专家马上赶赴香港,对即将被卖掉的“两帖”进行鉴定估价。经过三位大师的鉴定后,一致认为“两帖”属于珍品,系当年太监盗出之宝。 胡惠春 然而,英国人对“两帖”垂涎已久,知道这“两帖”价值连城。于是百般阻挠中国收购“两帖”,就在无计可施之际。爱国银行家胡惠春出面,用自己的中南银行作为担保,这才将“两帖”从银行取了出来。“两帖”取出来后,胡惠春立刻带着郭昭俊转到澳门。在澳门,郑振铎等人用周总理调拨来的35万港币买下了这两件国宝。 由此,这两件稀世国宝终于被救了下来,“三希堂”的三件珍宝在流失了30多年后,终于又重新团圆,重归殿堂。如今,“三希堂”三件一级国宝都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
|
来自: 伯乐书香小屋 > 《伯乐书法艺术馆(古代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