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说 必要时,要向领导表明你有进步的志向和意愿,这一点非常重要。 提拔不提拔,谁说了算? 有一句插科打诨的话,不知你听过没有:基层公务员,都有严重的“副科病”。 什么意思? 在基层,只有副科级以上才能被称为“领导干部”,在乡镇,也只有副科级才能进班子,从副科级到正科级,只有一字之差却难以跨越,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级,于是自嘲患上了“副科病”。 然而在现实中,基层领导职数非常有限,大部分人在科员这个级别上走完全部仕途,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连得“副科病”的机会都没有。 从科员到股级,再从股级到副科级,怎么进步? 有人会说靠背景、走捷径,作为只有“背影”没有“背景”的大多数,你的提拔谁说了算? 01 本级组织和领导 一个单位的干部管理,俗一点说就是用人,当然是组织和领导的事。 好的领导知人善任,谁适合哪个岗位,谁有协调能力,谁业务精,都在领导眼中。 所以,年轻人必须要努力工作,好好表现,尽早让领导认识你,让组织发现你。 必要时,要向领导表明你有进步的志向和意愿,这一点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 年轻公务员小王和小李,在不同科室,都是业务尖子,责任心、上进心都很强,得到领导和同事们一致认可。 听闻单位要调整岗位,小王在一次工作汇报后,向领导委婉表达了自己想多多接受锻炼、争取进步的意思; 而小李比较内敛,他认为,只要工作出色,领导肯定会想到自己。 恰好本次轮岗,有个所站长退休,小王和小李成为组织考察人选。 领导考虑小王有过想法,而且工作出色,决定让小王担任该职务,而小李想提拔,只能等下次。 同样的起跑线,两人自此拉开差距。 02 群众基础很重要 在一个单位,领导是核心,但决不能拜高踩低,只围着领导转。 要知道,提拔干部要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良好的口碑、人缘,优良的人际关系很重要,组织和领导提拔干部,会考虑群众基础,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你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但也不要四处树敌,单位的关系网左右交织,要尽可能跟大家处好关系。 对口副职、主任领导你工作,当然要指哪儿打哪儿; 其他副职、同事也要尽力维护关系,周末活动适当参加一下,说不定哪天就有求于人; 注意千万不要得罪收发室的大爷,他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可能跟某位领导说得上话,一句“那小子狂得很”就会影响你的进步; 保洁大姐、保安大哥找你打印点东西,能帮就帮,少休息几分钟掉不了肉。 总之一句话,想提拔要有好的群众基础,关系维护在平时。 03 上级赏识,剑走偏锋 无论什么样的机缘,让你认识了上级领导,你的优秀、你的实力,足以让他愿意在提拔干部时,向组织推荐你,那就恭喜你了。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因工作原因,在上级单位抽调了几个月。一般抽调是没人愿意去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光干活不说,到最后还是要回原单位。 但我这位朋友在抽调期间,一直踏踏实实,对工作高度负责,赢得了抽调单位领导的赏识。 抽调结束,其他人都回去了,又继续借调他负责一项工作。 为做好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起早贪晚,最后该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领导非常高兴。 一年以后,全县提拔副科级干部,恰好抽调单位有编制空缺,领导与原单位沟通,向组织推荐,我的朋友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守得云开见月明。 需要提醒年轻人,可千万不要幻想因为你某一项任务完成得好,某一篇材料写得漂亮,会获得从天而降的机会。 任何人的进步都源于积累、坚持,机会从来都是垂青勤奋、努力的人。 04 时间会给你一个交代 一位老领导对于年轻干部的提拔有过个形象的比喻:“桃子熟了摘桃子,苹果熟了摘苹果”,言外之意,青年干部要沉淀、磨练,历练够了,自然水到渠成。 你可能是上文领导和组织眼中的“小李”,虽业务精炼,但不善表达错过了良机,也可能因为一句话得罪了某同事,亦或是没什么机会结识上级领导。 但人人心里有杆秤,时间长了,大家会对你有个正确认识。 假如你积极上进、与人为善,精通业务、出类拔萃,你可能不那么早提拔,但也是早晚的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试想一个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如果直接提拔为某单位一把手,怎么管人?怎么管事?怎么管钱?什么都不懂,是不是很难受? 当一个人的经历、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穿上龙袍不像太子”,会无比尴尬,倒不如厚积薄发,韬光养晦,晚一步,强大自己,或许会走得更远、更平稳。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
|